從此,上自天子,下及百姓,穿衣戴帽各有各的規矩,依照不同場合與身分穿著不同款式、不同顏色的服飾。而祭服是最尊貴的服飾,天子於祭祀典禮活動中穿著。穿戴最高等級的十二章紋冕服、頭戴冕冠、足衣為赤舄(紅鞋)。
到了春秋戰國之際,有了變化,上衣和下裳合併為一件長衣,稱為「深衣」。深衣的特點為:交領右衽,衣長至踝。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導入,沿海大城市如上海,因華洋雜居,服飾也開始變化。風行於上世紀20年代的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演變而來。
新唐人亞太電視新竹辦事處經理羅怡惠,感觸臺灣沒有像韓國、日本會在重要慶典、過年時穿著傳統的漢服。於是設計一款洋裝,上衣以滾邊呈現交領右衽,腰帶連結上衣與裙子。她希望將漢服的天道倫常的內涵設計在適合現在潮流所穿的洋裝。能每天穿著這樣的衣服,提醒人們遵循傳統文化的禮儀。
她認為推廣漢服是在傳遞漢服的精神與意義,「用腰帶區分為上衣下裳,把做人的道理穿在身上,時時提醒自己,上對長輩、下對晚輩都要遵循應有禮儀。衣服背部有一道中線,教導我們做人要正直。」她解釋,「交領右衽是根據中國道家陰陽學說,以左為陽以右為陰,將左前襟的陽面掩向右腋繫帶,將陰面的右襟掩覆於內。」
漢服在製作時已經把天道倫常的道理運用在衣服結構上,每個人一早起床下地前要先穿好衣服,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人要合乎禮儀。
漢服左右之分生死之別另外在《禮記.喪大記》記載:「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說明死者穿的衣服是左衽,並且紐帶打死結,象徵不會再解開了。左衽或右衽不可隨意穿著。這些禮俗是漢族人的習俗,而外族大多被稱番邦,他們大多穿左衽。
穿上漢服舉手投足規範了很多,穿上現代服裝很方便但是缺少那份優雅。曾在2000年中國「美在花城」廣告新星大賽中獲得冠軍的袁宇婷,在新唐人電視台《細語人生》節目裡曾說,當她穿上漢服在臺上走秀時,真的感覺自己像一個天人,從天上下來的仙人。她覺得服飾可以歸正人的思想跟行為,服飾對人的影響太大了。
真正的漢服在神韻,新唐人第4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獲得銅獎的唐林麗美建議:觀賞2023年神韻晚會演出,可以欣賞到最正統的傳統漢服。
(相關資訊:https://zh-tw.shenyu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