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並非華人的好發病症,但一旦罹患,因病程隱祕,出現疼痛就醫時,已無法小事化了,不得不大動干戈。
為何亞洲人好發牙周病?
加拿大一位牙科診所醫生勞倫斯•黎(Lawrence Lai)介紹,常見的牙齒疾患有三種:牙周病、蛀牙和牙齒咬合問題。
牙周病大多發生於亞洲人群體,西人則容易出現蛀牙。
牙周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是牙齒清潔不佳,而蛀牙跟喜好甜食相關。
亞洲人不會嗜甜如命,所以有蛀牙的機會相對小,但東方人跟西方人比,沒有定期洗牙的習慣,洗牙刷牙不夠勤;亞洲人主食是米,米飯比較黏牙,易殘留,西人吃肉和沙拉,清潔簡單。這兩點造成亞洲人好發牙周病。
在亞洲,洗牙的方法跟北美很是不同。亞洲洗牙,通常半個小時即宣告結束,洗得不仔細,不澈底,也沒有把牙齦深處洗乾淨,患者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疼痛的感覺。
而在北美洗牙,對於有牙周病的人,必須打麻藥,因為觸及到牙齦深處,洗一次一個小時都不夠,可能要洗兩、三次,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清潔溜溜,沒有一絲牙垢存留。
因為在北美,洗牙被視作是很專業的領域,牙醫診所甚至會聘請專門的潔牙師做洗牙工作。
亞洲人的蛀牙位置與西人不同?
蛀牙,也叫齲齒,俗稱「蟲牙」,但口腔裡並非有成千上萬的蟲子咬蝕牙齒。蛀牙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細菌攫取口裡牙間的食物殘渣,新陳代謝後產生酸,進而腐蝕溶解牙齒的礦物質,牙齒逐漸變軟,出現空洞,失去承托力,這就是蛀牙。
細菌喜甜,所以甜點吃得多,細菌就長得快,蛀牙也自然如雨後春筍般突飛猛進。
西方人愛糖,從萬聖節當晚孩子們背回家的大糖袋子就知道了。糖容易黏附在牙齒上,慢慢產生蛀洞,所以西方人的蛀牙在牙齒表面,張口即見。
亞洲人不好甜食,這是相當好的習慣。但其實,米飯也是一種生糖的食物,它很少停留在牙齒表面,一般儲存在牙縫裡。而亞洲人好發牙周病,隨著年紀增長,牙床日益萎縮,牙齒之間的縫隙越來越大,米飯的容身之處也日漸寬敞。所以,其蛀牙很少光明正大的待在牙齒表面,而是小心翼翼的隱藏在牙縫間。
表面蛀牙,肉眼可見。牙縫蛀牙,需照X光偵測。有人認為,照X光,風險很大。實際上,現在的X光片都不用底片了,數位化,輻射很小。用一個例子比較其輻射量,一趟從加拿大卡加利飛往多倫多,飛行距離約3,413.8 公里的一趟四個多小時,高空飛行,接受到的輻射,也比照全口X光十幾次的輻射,還多得多。
滿口「金牙」已成往事
蛀牙治療,初期階段的方法是補牙。
以前補牙使用銀粉,是一種汞合金,但現在不流行了,因為巧笑露齒的時候,銀光閃爍,令人不忍直視。在這個看臉的時代,一切拉低顏值的東西,好像都不會長久。
那麼現在補牙用什麼補呢?普遍來說,是使用複合樹脂(Composite),俗稱白塑膠。站在美容角度上,它潔白如雪,當得起「齒如含貝」的形容。從功能角度來說,它與牙齒以化學鍵緊密黏接,結合牢固,不需要像銀粉那樣機械填充,也不需要為了不脫落而人為擴大加深蛀洞。從時間角度看,如今的技術已經使複合樹脂能夠長長久久,不落出口。
補牙是最保守的治療方法,也最便宜。但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的習慣,任由牙齒自由發展,那麼等到牙齒疼痛的時候再來看牙醫,往往補也補不了了。
疼痛,是因為蛀洞越來越大,越來越深,觸及了牙髓神經,此時補牙已經於事無補,須做根管治療,去除牙髓內的神經、血管、壞死組織,再用牙膠充填。有時還需戴牙冠,幫助增強牙齒力量。因此,要預防牙齒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檢查牙齒,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