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本週三(2月15日)在愛麗舍宮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會面,隨後訪問義大利、匈牙利和俄羅斯,並且將出席2月17~19日舉行的慕尼黑年度安全會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近一年,歐洲陷入戰爭陰影;鑑於莫斯科與北京的密切關係,歐洲與北京的關係也降溫。
2月4日,美軍擊落飛越美國本土上空的中共間諜氣球,並表示中共氣球艦隊在全球實施監視任務。雖然中共否認指控,但氣球的出現也令歐洲警覺。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ía-Herrero)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王毅的訪問不會是和解。歐洲沒有戀愛的心情。」
一年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中俄領導人宣布兩國友誼「無上限」,令歐洲和美國警覺。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張欣(Zhang
xin,音譯)對《南華早報》說:「對於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關係較弱的歐洲國家,例如匈牙利和義大利,這些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在過去兩年裡也一直在惡化。北京與中東歐國家的一些經濟關係,如16+1貿易集團(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經濟關係,也一直很緊張。」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為俄羅斯陷入困境的經濟提供生命線。中俄貿易額預計最快今年將超過2千億美元,而2021年則超過1,400億美元。北京已經購買了大量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抵消了部分莫斯科對歐洲出口的減幅。此前,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市場。
俄羅斯還增加了對烏克蘭戰爭至關重要的科技產品進口,包括中國的半導體、晶片和無人機等。俄羅斯、中國和南非預定週五(2月17日)開始在印度洋舉行海軍演習。
去年11月峇里島G20峰會期間,馬克宏曾要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服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回到談判桌。但迄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近一年,習近平一直沒有譴責俄羅斯對鄰國的侵略。
赫爾辛基大學中國研究教授陳玉文(Julie
Yu-Wen
Chen)對《華日》說:「中國(共)的國際外交是失敗的,現在歐洲政界對中國(共)的恐懼越來越大。過去我們討論的是如何擁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如何民主而它們不民主;現在已經轉移到不同層面,安全已經成為問題。」
間諜氣球後 中歐關係更糾結
隨著中共間諜氣球事件繼續發酵,各國提高了對中共間諜的警惕。
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報導,總部在布魯塞爾的智庫歐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世界中的歐洲」計畫負責人卡斯楚(Ricardo Borges de
Castro)指出,隨著美中競爭尖銳化,對北京態度相當多樣化的歐洲各國將面臨更多壓力,不得不選邊站。
「中歐投資協定」前景黯淡
《華日》報導,王毅此行還可能推動重啟「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雙方原則上同意該協議,但歐盟於2021年就中共鎮壓新疆維吾爾人對中共官員實施制裁後,北京進行報復性制裁回應,歐洲議會隨即無限期延後批准該協議。
中共駐歐盟大使日前提議雙方同時解除制裁,但歐洲對北京的新疆政策仍有很大的疑慮。在王毅出訪前幾天,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主席吐尼亞孜(Erkin Tuniyaz)計畫訪問歐洲引發軒然大波。
吐尼亞孜因在中共鎮壓數十萬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和突厥人上的角色,而受到美國制裁,他不在英國和歐盟制裁的中共官員之列,因此他有資格前往歐洲旅行。但他訪問倫敦和布魯塞爾的計畫本週因歐洲議員和人權組織的投訴而取消,這些團體呼籲逮捕吐尼亞孜。
時事評論員王赫在《大紀元》撰文表示:「這個經濟協定問題已演變為中歐經濟往來、意識形態之爭、全球產業鏈重塑等複雜問題的集合體。中共不做實質性讓步,只想透過雙方同時解除制裁來重啟協定,可謂異想天開。」
王毅此行在俄羅斯的停留,再次說明中俄相互取暖的心態。俄羅斯官員表示,習近平擬在3月中共人大會議之後訪問莫斯科,但北京沒有確認這個消息。習近平如何應對西方對他會見普亭的看法,將是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