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生命詠嘆調】我與勤習堂金獅陣

——林二郎先生(1941年次,信義村人)

林二郎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林二郎先生。(沙山懷若提供)

文/耆老口述、沙山懷若 記錄
——林二郎先生(1941年次,信義村人)

早在我阿公的年代,我父親還小的時候,我阿公就跟人綁土地(承租土地)來種菜。我曾經聽我阿公說,那些土地剛開始都是草埔,當他將草除得快要乾淨的時候,地主就要討回去;但也有的地主說,人家都幫忙除草除得那麼乾淨,應該要讓他多做個幾年。所以說人是百百款的。

空襲的時候,我沒什麼印象,多是大人揹著我躲防空壕的吧!我小時候讀國校,大約5年級時就要做幫農,要割草飼牛。我懂事的時候,我阿公就養了兩隻牛,都是牛港(公牛),是要自己做穡用的。當時做了十幾甲地,兩隻牛是我父親跟我叔叔一人駛一隻的!當時是四輪牛車。

我是做囡仔工,也叫做犁腳,就是做犁腳的事情。比如駛犁輾豆藤(用犁將土豆藤埋入地底),就要有人幫忙理豆藤(整理土豆藤),這個理豆藤的工作就是犁腳的工作;又比如大番薯(將番薯壟犁高,幫助番薯生長大塊),要駛犁現番薯(犁土覆蓋番薯壟)前,就要撿番薯藤,這個撿番薯藤的工作也就是犁腳的工作。

我讀芳苑國校第九屆畢業,那時候一個年級有三班或四班,分成甲、乙、丙或甲、乙、丙、丁,每班人數四、五十個人,那時沒有芳苑初中,如果要再升學,就要去外地考初中。我的兩個叔叔(一位大我一歲、一位大我四歲),他們就繼續升學,後來他們兩位都當老師教書了。

我國校畢業後,就做幫農,我們沒有插蚵,也沒有討海,只有田園裡做穡。當時的田園都是種土豆、番薯,那時候播稻比較少,因為當時比較缺水,那時候就算有天井,但是那天井的出水量也不多,所播稻的範圍有限,不像現在的抽水馬達,一只的抽水量就可以播好幾甲地。所以從我懂事,田園大都是乾冬(農作一年兩冬,早冬、晚冬,乾冬是種些少水灌溉的作物),像是土豆、番薯、麻、甘蔗。後來我到鹿寮的那段時期,我們家的土地也都種甘蔗,因為種甘蔗比較不需要管理。

我做幫農做到當兵,退伍後又繼續做幫農。我當兵的訓練中心在成功嶺,後來為了訓練大專生,所以移到竹子坑訓練。下部隊就去金門,當時在八二三砲戰之後,我是在海邊守海防、站衛哨,那時候已經很少打砲了,有時候打過來的砲彈又不像會炸開的砲彈,都只是「咚」一聲就沒了。我是69師,步兵兵器排,我們是60砲,又叫做過山砲,在金門待了一年多移防回土城退伍,當時部隊移防是整個裝備武器都要移動的。

我是先結婚再當兵的,未當兵前我跟我父親做了好幾甲地,我們做穡人就是需要人手,當年我若去當兵,就剩我父親一個人做,我母親比較不會做穡,所以就想說先娶一個來幫忙農事,當時的農業時代就是這樣。我結婚半年後,22歲就去當兵,當時結婚是媒人做的,婚前彼此並不認識,跟現代大不相同。我當兵時,我太太已有身孕,當兵半年後我太太就生了,當時思念哪有什麼辦法!當兵就是這樣子的,就連當時我祖母過世,我在金門也不曉得啊!

退伍後,又去田園做穡,到了33歲時,當時家鄉很多人都外出了,那時候正是農業轉成工業的年代,有許多人都外出當學徒、去工廠工作、更有些人是自己創業。我的親戚有很多是做成衣加工的,所以我就選在鹿寮做成衣中盤,因為鹿寮離芳苑比較近,我還可以回來芳苑兼做穡,因此在33歲時我就跟我妹妹去鹿寮打拚。

做了3、4年,我弟弟當兵回來了,就換我弟弟跟我妹妹兩個人在鹿寮做,我就回到芳苑做穡。我是老大,當時都是為了顧大局,當年我父親做穡,我母親較不會做穡,所以在家庭中也較不平衡。當我18歲,我父親分食(分家)後,我就有個心理,要負起這個責任,於是就對我母親說:只要她負責家裡的事務,田園裡的穡頭不用插手,就我跟我父親來做。所以當我弟弟當兵回來,在鹿寮跟我妹妹做中盤時,我又回到家鄉跟我父親做穡。

他們做了5、6年之後,公家買了房子,當時鹿寮還蠻鄉下的,那是透天的房子,於是我跟我老婆孩子舉家去鹿寮。本來他們是做女裝,我就去開發童裝,那時候跟臺北、臺南進貨,然後銷中部的店面、路邊攤、或是夜市的小販。我們經營整個成衣中盤的過程,以我的心理來講,還算可以,還算是平順的。

再去鹿寮做了一、二十年,50幾歲的時候,那時候開始用電腦,就沒辦法了。像用電腦記帳,這組衣服,誰拿多少,只要幾個按鍵就非常清楚!哪像我們以前是用記帳的,要翻很多簿子,翻了老半天才能知道。因此那時候我就沒辦法做了,都交給孩子來做,所以後來老二接手童裝,老大就做男裝。

那時候我就鹿寮來來去去,而回芳苑做穡也沒有像以前那樣的拚勁,因為以前需要牛、犁、人力,而現在都是機械化了。況且現在也做得少了,像我父親那時候做了4、5甲地,而我18歲時,我阿公已有9甲多地,我看當時可能是芳苑田地最多的了。

我育有4男1女,我的希望是下一輩的成就比較好,這樣我就會比較歡喜,我覺得一生過得快樂,因為我這個人比較樂觀,所以比較快樂。

勤習堂金獅陣

芳苑信義村勤習堂金獅陣是在信義社區發展協會成立(1993年05月12日) 之後才成立的,前後運作15、16年,目前已經休息了4、5年之久。

那時二林挖仔有位黃長和師傅,夫婦倆寄居信義村,會拳腳,也會糊獅頭,當時信義村的村長洪教在就去邀請他出來教獅陣。

林二郎弄獅頭,這獅頭是黃長和師傅糊的。(沙山懷若提供)林二郎先生弄獅頭,這獅頭是黃長和師傅糊的。(沙山懷若提供)

當年金獅陣成立時團員約有一、二十個,其中大部分都有些年歲了,但是有幾位是國小、國中生,他們是訓練的重點,有海拋之子、丁仔之子、水電來仔之子、還有一個住在100戶,所以當這些小朋友長大外出後,金獅陣頓失壯丁,就逐漸沒落了。

芳苑勤習堂金獅陣所使用的旗幟及兵器,現在已收藏起來。(沙山懷若提供)芳苑勤習堂金獅陣所使用的旗幟及兵器,現在已收藏起來。(沙山懷若提供)

團員中有3位女性,水電來仔之妻及女兒、阿芬,她們主後場敲鑼打鼓,阿芬也會弄獅尾。弄獅尾的還有劉合力,弄獅頭的有海拋之子、丁仔之子、住100戶的小朋友、我、陳文福。參與的還有魏扌及、洪宗堅、草猴路仔(綽號)等,大都上了年紀。

金獅陣剛開始是在大將爺廟練習,但是怕吵到左鄰右舍,沒多久就換到鎮海廟那裡練習。練習時間從晚上7點到9點,先由洪宗堅上香,拿關刀踏七星步,之後再起鼓練習。黃長和師傅教舞獅,魏扌及教敲鑼打鼓踏腳步。那時候練習得非常認真,幾乎每個團員每天都參加,整個陣頭顯得非常有朝氣。

當時弄獅頭的要穿同樣的鞋子才好看,我就帶他們去買,至於隊服則由陳錫安、富味鄉捐贈。在2004年曾經出團隨五年千歲到雲林褒忠馬鳴山刈香,同年也去北斗為陳賜安祝賀,鄉長(林清彬第一任)就任也出陣,還有鹿寮來芳苑李舵先師刈香,金獅陣也會去接陣。◇

更多文章,請掃描臺灣大紀元電子報:
https://www.epochtimes.com.tw/autho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