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灣中藥典》第四版記載,赤芍(https://reurl.cc/a1ezRZ)為毛莨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乾燥根。主要產於內蒙古、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地。但以內蒙古出產的「多倫赤芍」品質較佳。而川赤芍主產於四川或西藏東部、甘肅及陝西等地。通常在春、秋兩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泥沙後再乾燥。
藥材呈現圓柱形,稍有彎曲。表面呈棕褐色且粗糙。質地堅硬而脆,容易折斷。聞之氣微香,嘗之味微苦、酸。通常認根條粗壯、斷面粉白色、具粉性者為佳。而飲片呈現圓形切片,因為沒有去除外皮呈現棕褐色。切面呈粉白色,皮部較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可見菊花心,指藥材橫斷面的放射狀紋理,狀如開放的菊花因而得名。
因為赤芍外皮薄、疏鬆易剝落,而藥材斷面呈白色泛紅,具有粉性,因此又稱「糟皮粉渣」,可以依據這兩個特色來辨別藥材。
赤芍、白芍功效差別
最早的本草書籍《神農本草經》中稱芍藥,赤芍和白芍並沒有區別,混在一起。到了南朝梁代陶弘景所注《神農本草經集注》才提到,「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餘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減當歸。」開始將芍藥分為赤、白兩種,並指出兩者功用的差別。
赤芍為芍藥的野生品種,採收之後不經過去皮、水煮等炮製手法,只除去根頭、鬚根直接晒乾入藥。中醫臨床使用上,赤芍與白芍功效有差別:白芍以柔肝止痛、養血斂陰為主,赤芍以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為用。中醫依臨床使用的不同,有不同的炮製方式,有用酒炒製的酒赤芍,色澤較深,略帶焦斑,微有酒香氣。還有清炒赤芍,炒過之後,藥材色澤加深,且略帶焦斑。
發黑枯朽空心 不宜購買
目前坊間混淆的情況比較少見,但在購買時仍須注意,有些野生的芍藥,生長比較久,導致中間發黑枯朽甚至空心,這種藥材不適合購買。赤芍口嘗時會有點甜,之後馬上出現苦味,最後會出現澀味,且會有特異的香氣。如果買到提取過的赤芍就沒有任何味道,可依此辨別。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赤芍萃取物能擴張血管壁、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也可改善心肌氧供應的作用,且對免疫功能有明顯的影響,其中所含的芍藥苷具有鎮靜、鎮痛、抗炎等多種藥理作用,因此臨床使用非常廣泛。
為了用藥安全,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明文規定,赤芍藥材中的重金屬含量必定要符合標準,也規定二氧化硫含量不得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