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在經濟急劇放緩,全球銀行業面臨危機之際,人們也逐漸關注中國陷入困境、背負著壞帳的地方銀行。
彭博社指出(鏈接),中國小型地方銀行有著難以借貸,背負壞帳的問題。這些銀行總計擁有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約14.5萬億美元)的資產,在硅谷銀行(SVB)倒閉,以及一些小型銀行最近避免使用他們的債券贖回權之後,人們的擔憂再次上升。
儘管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歷了多年的COVID-19限制後,北京正尋求恢復經濟增長,可能優先考慮穩定,批准救助和收購防止銀行倒閉。
然而,內蒙包商銀行、遼陽農商行、遼寧太子河村鎮銀行等的接連破產,還是讓人擔憂中共當局可能對救助基層金融機構,採取鷹派態度。
本月早先,因去年4月河南村鎮銀行停止提現而蒙受損失的儲戶,還在省會鄭州市放飛氣球與抗議布條,他們從2022年抗議至今,依然無法將凍結在銀行的財產領出。
報導稱,中國地方銀行在資產和負債上都存在著弱點。它們大量貸款給沒有競爭力的本地公司和政府偏愛的項目,導致不良貸款。在負債方面,它們吸引穩定存款資金的能力較差,也更依賴不穩定的資本市場借款。
大流行病加劇了他們的處境。中國的小型銀行更容易受地方政府債務和小企業貸款的影響,隨著房地產市場崩潰,以及「清零」造成的經濟疲軟,這些貸款受到的影響最大。因為低利率壓低了淨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s),也使他們在財務上苦苦掙扎。
彭博社表示,在2012年至2016年的經濟下行周期中,小型地區銀行試圖將不良貸款展期以求存,讓風險逐漸增大。
傑富瑞金融集團分析師陳姝瑾(Shujin Chen)說,類似的模式正在上演,因為在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之後,小型銀行的健康狀況已惡化。
「相當多的公司財務狀況惡化,他們可能已無法支付貸款,所以較小的地區銀行變得更加脆弱。」陳姝瑾說。
這些脆弱性正浮出水面,自3月以來,中國至少已有4家地區銀行發布公告表示,選擇不贖回二級資本債,引發資金不足的猜測。這些銀行包括煙台農村商業銀行、安徽太和農村商業銀行、營口銀行和湖北荊門農村商業銀行等。
有分析指出(鏈接),若銀行未行使贖回權,二級資本債的資本補充效率將逐年遞減,因此拒贖並不是常見情況,投資者通常預期銀行在第一個贖回日贖回票據。
銀行選擇不贖回,可能是出於其資本充足率方面的壓力,以及發債成本上升的影響,也反映出部分銀行可能近年來經營和不良資產處置壓力較大。
根據中共央行的風險測試,截至2021年底,約7%的中資銀行評級不佳。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今年1月的一篇評論中警告(鏈接),銀行可能「通過不良資產假出表、假注資」等方式掩蓋風險,並表示將密切關注接近高風險評級的機構。
據國金證券(Sinolink Securities)的研究,從2017年到2022年,約有44家小型銀行選擇不贖回二級資本債。
香港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如果經濟沒有出現有意義的小型繁榮,更多的地方銀行將面臨風險,並承受巨大壓力。」
今年1月,遼寧省錦州銀行宣布停牌,並在2月宣布進行財務重組。這是它在不到五年的時間裡,第二次進行這類嘗試。
2019年,錦州銀行也曾面臨困境,當時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在內,三家國有銀行的注資,讓該行得以維持生存。
分析指出,儘管中共監管機構一直鼓勵合併,以處理有風險的小銀行。但是,近年來只有少數幾家地方銀行進行了合併。
Trivium市場研究主任麥克馬洪(Dinny McMahon)說:「銀行合併總是很困難,因為它們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政治性。」
「每個地方政府都希望有一家銀行的總部在其管轄範圍內。因此,當你創建一家新的銀行,將一省內許多銀行聚集在一起時,這會出現總部該設在哪裡,該在哪裡納稅的問題。將會有真正的輸家和贏家。」他說。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