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猴痘傳播管道特殊 專家:民眾「不必太擔心」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猴痘疫情漸增,本土累計40例男性個案,外界擔憂猴痘疫情全台大流行,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對《大紀元時報》表示,「比較不可能」,因猴痘有其特殊傳播管道,也都是以性接觸傳播,流行國家也多為低社經地位國家,並表示,民眾若非特殊族群,也沒有接觸相關環境污染物,面對猴痘疫情「其實不必太擔心」。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引起,首次在1958年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感染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與背痛,並逐漸出現淋巴腺腫大與倦怠,發燒後出現皮疹,症狀持續2至4週後會痊癒。

猴痘的傳染範圍具有針對性,多為男性,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去年7月的研究顯示,有98%的猴痘確診者為男同志或雙性戀男性,台灣40例個案也均為男性,感染途徑以親密接觸的性行為為主,此外與猴痘患者擁抱、按摩和親吻及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等,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近日表示,在有限疫調中發現,個案間有透過三溫暖、網路交友軟體認識,且都是非特定或不認識者的性行為為主。

對於猴痘在台灣大流行的可能性,陳秀熙表示,「比較不可能」,因為猴痘與COVID-19之間,仍存在兩種差異性。

陳秀熙進一步說明,首先,猴痘有其特殊傳播管道,較為人所知的,都是以性接觸方式傳播,另外,流行國家也多屬於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國家,如菲律賓等,目前來說,台灣猴痘不太可能變成大流行,但是社區流行可能會持續出現,「會有一定的傳播管道」。

對於在特殊傳播鏈間不斷傳染的原因,陳秀熙說,猴痘潛伏期長,約21天至1個月,且台灣猴痘相較於其他國家,多為無症狀感染,感染初期很難偵測,進而導致整體傳播鏈難以偵測。

陳秀熙也呼籲,特殊族群應該要主動接種猴痘疫苗,以防止相關接觸導致出現症狀,傳染給其他人,而接種疫苗也能夠預防嚴重症狀,及防止猴痘疫情繼續傳播,並建議,特殊族群應降低群聚活動,做好隔離措施。

「環境」也是猴痘傳播因子,若接觸感染者用過的毛巾、棉被,不排除染疫可能,疫情趨緩,民眾也恢復各地旅遊。對此,陳秀熙呼籲,旅宿、觀光業者務必依規定做好清潔、消毒工作,以避免散發性個案出現。

羅一鈞則說,猴痘個案仍是以高風險的人與人接觸為主,透過環境感染非常少見,僅侷限在醫院等環境中,曾經採樣出活性病毒,但目前沒有個案在旅館被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