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抬棺進諫的樂運

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圖/志清)
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圖/志清)

文/曉芸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種壯烈的胸懷!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

樂運一生最大的理想,是當一名「諫官」;而諫官必須要自己行得正,說的諫言才能令人信服,所以他從小就養成高尚的操守,對母親和寡嫂十分恭謹,因此得了「孝悌仁義」的讚譽,梁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很欣賞他的品性,寫了一篇「孝義傳」傳世。

正直剛強的樂運,也受到王公唐瑾的賞識,推荐他擔任露門學士的官。前後他向周武帝進諫了多次,有幾次,都當面惹惱武帝,幸好最後武帝都接納他的意見,特別准許他自由出入皇宮;國家的政事,政策適當與否,都請他隨時提出意見。

有一次周武帝到同州巡查,樂運也一同隨行,一到同州,周武帝就問他:「你來的時候,有沒有看到太子?」樂運答:「有的」。武帝又說:「你看太子是個什麼樣的人?」樂運又答:「中等人」。這時太子等許多人都在場,武帝聽到了「中等人」時,周武帝回頭對宇文憲等人說:「百官都稱讚太子天資聰慧,才智過人,只有樂運說他是中等人。」

這時大家都替樂運捏冷汗,武帝接著說:「樂運沒有拍朕和太子的馬屁,表示他忠心正直,不諂媚逢迎。」武帝又問:「樂運,你倒說說看中等人是怎樣的人?」

樂運回答:「班固曾經說過,春秋的齊桓公是中等人,因為有管仲這位賢能輔佐他,才能成為五霸之一」;但是換成無才無德的豎貂輔佐他,齊國就大亂了。換句話說,中等人可以成為明主,也可能變成昏君。」

武帝說:「朕明白了,朕會記取這歷史的教訓,選擇有才有德的人來教育太子。」經過這番理性而真誠的對談,武帝更加欣賞樂運,因而提拔他為「京兆郡丞」。

武帝去世,宣帝繼位皇帝以後,不管樂運多麼認真的上奏,宣帝都不予採納,甚至還放著國家大事不管,昏暴滋甚。樂運不得不採取「死諫」的終極手段,於是就帶著破釜沉舟的心情,抬了一口棺材來到宣帝面前,當眾指出宣帝的八大罪狀:

一、皇上無論大小事都一人獨裁,不和大臣們討論,也不接受大臣們的諫言。像堯、舜那樣聖明的君王,尚且需要臣子輔佐,皇上還不到聖明的境界,怎麼可以專斷獨行呢?

二、皇上一即位,就廣召天下美女進宮,只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卻招來全國百姓的怨怒,應該嗎?

三、皇上一進後宮,就好幾天不出來上朝,文武百官必透過宦官傳述要事,這是亡國的徵兆啊!

四、政令說改就改,讓全國百姓無所適從。

五、先皇武帝提倡簡樸的生活,希望國祚綿長;先皇駕崩還不到一年,皇上就奢侈起來,真是不孝、不敬。

六、為了迎合皇上聲色喜好,隨便徵召人民百姓服役,要他們進宮表演,不但百姓無以為生,對國家更是沒益處。

七、皇上規定臣子的召書如有寫錯別字,一律要治罪,這實在不該。臣子上書給皇上是忠君體國的表現,應該給予鼓勵才是,怎麼可以在「錯別字」上作文章?這樣一來,臣子怕受到處罰而不敢上書,對國家是一大損失啊!

八、皇上如果不依循「善」的境界做事,不實施德政,那麼恐怕周朝很快就要滅亡了。

當他嚴厲的指責完宣帝過錯後,宣帝臉色丕變,立刻下令:要把樂運拖出去斬了。這時內史元巖出來打圓場說:「樂運心裡明白對您說出這些諫言會被處死,所以他連棺材都自己抬來,其實,他這樣不顧自己的生命,無非是想要得到後人的傳頌讚揚,皇上如果此刻斬了他,豈不是正好成全了他嗎?」宣帝想了想,說:「對呀!朕怎麼沒想到這點呢?」於是,隨即又下令免去樂運的死罪。

第二天,宣帝宣樂運覲見,有感而發的說:「昨夜朕反覆的想,深覺得你實在是個忠臣。以前先帝作風開明,你就常常進諫;現在朕是個昏君,你卻依然勇敢進諫,真是不容易。」

在隋朝開皇五年,樂運轉任毛州高唐縣令,最終未被任用為諫官,因此他把夏、商進諫的事蹟,整理一部著作叫《諫苑》,呈現給隋文帝。樂運剛直而大無畏的精神,受到後人深深崇敬,其「抬棺進諫」的故事,也世代傳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