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進入用電高峰,特別是在2021年發生513、517等大停電事件,讓台電供電議題備受社會關注。台電在4日表示,預估今年夏天最高負載落在7月底、達4,100萬瓩,創下歷史新高。台電強調,會透過調整機組歲修時程、需量反應、時間電價、節電等方式維持穩定供電。
去年7月22日用電量達4,074.8萬瓩創新高,今年有望再創紀錄,台電總經理王耀庭4日出席「2023年節電啟動記者會」時表示,用電量將隨著冷氣使用明顯攀升,夏季用電最高峰發生在7月底、8月初,那時不管溫度或熱的累積都達到最頂點,預估今年最高負載將達4,100萬瓩。
台電夏季盡量不大修 備轉維持7%
他說,在前年的513、517停電之後,台電調整電力調度模式,夏季盡量不要大修,改為非夏季大修,希望藉此讓每個月備轉容量率都維持在7%上下。
另為因應「夜尖峰」趨勢,也就是民眾下班後的夜間用電高峰,台電說,針對用電大戶,會輔導他們移轉用電及調整生產排程,如今年4月,即成功移轉超過70萬瓩夜尖峰時段用電,至其他時段。
他們說,對於每月用電800度以上的住宅用戶和1,600度以上的小商家,亦鼓勵選用具有尖峰、離峰價差的用電方案。
至於節電成效,台電說,去年全國共超過1千萬戶住宅用戶響應節電,全年節電達18億度,相當於超過40萬家庭用戶年用電量,創下近5年新高;而2013年至今,更已累積節電近280億度。預估今年節電成效,有望達到20億度規模。
1縣市1小核電廠? 有核廢料問題
有意角逐2024總統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拋出建設小型核電廠(SMR)的政見,甚至加碼「一縣市一座核融合電廠」,引起社會熱議。對此,王耀庭回應,SMR技術還在發展階段,目前部分先進國家可能已有先導系統機組在建設中,但距離實際商轉還有一段時間。核能涉及技術及核廢料處理問題,須取得社會共識才能往前走。
至於郭台銘質疑台電壟斷全臺電力,王耀庭說,電網建置成本高,全世界電網通常都由單一電網公司經營;而在發電端部分,台電已開放再生能源案場及民營電廠,台電持有電廠比重已經下降,沒有壟斷的問題。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祕書王重德則認為,這議題屬於郭台銘的個人意見,因牽涉地質、環評等多項層面,能源政策主管機關還得做適切評估。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則表示,目前核融合要商轉恐怕還需要20~30年時間,而SMR採用核分裂技術,最大的問題仍是核廢料,如果需要分散各地,引發的社會問題可能更多。
企業自建小核電廠 恐不可行
立委4日質詢時,關切台積電為避免停電造成營收損失,有意自建SMR的傳聞四起,另有業界建議在竹科設SMR,究竟業者是否可以自行設核電廠?原能會副主委劉文忠表示,《電業法》明定20MW以上核電廠都要公營,除非獲得經濟部特許,這就涉及到能源政策規劃。
至於台積電持續擴大半導體產業發展,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詢問,臺灣如果未來沒有核能,是否會面臨缺電問題?吳政忠表示,臺灣受限於環境,不可能讓全球晶片都在臺灣製造,但臺灣會保證必要的先進製程留在國內,用電當然有必要,政府將密切關注水電供給。
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質詢表示,日前考察竹科發現,企業用電來源只有台電,未來科學園區做實驗性質的SMR是否具可能性?吳政忠說,核廢料的確有風險,放在竹科「我比較擔心」,這是社會共識問題、非科技問題,必須非常審慎考量。
童子賢:小核電廠短期難成熟
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4日在出席「台灣ICT產業全球供應鏈與環境友善布局座談會」時,也談到核電議題,他表示,SMR與核融合都不是今天的故事,是未來的夢,需要儲備人才,否則連基礎都沒有。
他認為,SMR的成熟度眾說紛紜,有些人說需要3到5年,有些人說需要10年,但絕對不是在2023年、2024年或2025年就能商轉。
「沒辦法不思考核能。」童子賢坦言,俄烏戰爭打到現在,烏克蘭還有電力,因為烏克蘭56%的發電來自核能。芬蘭是環保國家,人口才550萬,最近也重啟歐洲單一核機組最大能量的核電廠,「核能講到底有一些擔憂,可是出了事的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比重太少了。」
他主張用加強訓練、高薪、嚴謹制度來確保核能安全,這不是臺灣的問題而已,全世界都面臨難以用太陽能、風力發電取代燃煤發電的問題,這是全球的痛。童子賢強調,「核能不是人類的公敵」,芬蘭都可以重啟,為什麼臺灣不能?不過這是一個大問題,要由行政院長和總統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