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輔導選手當「作業員」? 專家:不如留在運動產業

【記者袁世鋼/綜合報導】體育署委託高雄大學辦理「輔導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以「先聘後訓」的方式媒合運動員至高科技產業就業,但體育界人士卻批評,該計畫是一場「騙局」,應將運動專業人士留在運動產業。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試辦過程中會聽取選手的意見。

行政院2018年核定「優秀運動選手輔導方案」,建立運動選手生涯輔導照顧制度,教育部跨部會盤點國內產業,考量半導體產業發展蓬勃、人才需求強勁,因此進行產官學三方合作,體育署前期規劃後,今年起由高雄大學接棒執行4年,攜手科技大廠採「先聘後訓」制度,以技術員身分在職訓練2年,通過考核即可晉升為工程師或現場管理等職務。

對此,曾在半導體業界服務逾10年的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表示,該計畫所稱的「技術員」就是作業員,而在臺灣半導體產業職缺中,「技術員」只要高中職畢業就能應徵,但體育署卻花大錢輔導一個大學畢業生透過正常面試管道就能錄取的工作;恐怕是基層為了做績效,把輔導優秀運動員就業與半導體產業缺工合併,根本是騙局。

徐正賢質疑,難道體育署認為體育生能力不足才需要被輔導嗎?他以美國知名企業為例表示,他們都愛用大學時期打過足球「四分衛」的人做CEO,因為四分衛要發號司令、溝通戰術,判斷能力就是領導力的展現,「在美國優秀運動員是人人搶著要,不會被當弱勢團體」;與其把體育班學生往外送,不如留在運動產業發展。

潘文忠17日受訪時回應,有關優秀運動選手後續在職涯的發展,教育部體育署一直比較支持從多元管道協助,有很多選手可能是轉任至與他原本的運動專長訓練有關的體育事業,或是成為運動教練,也可能有其他的職涯規劃;教育部會盡量從多元試辦的過程當中,再做進一步檢討,也聽取相關選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