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國際瞭望】美援烏不能只靠武器 需更好的策略

⊙Shoshana Bryen/文、原泉/編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進入到了第二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援助基輔武器裝備,希望弱者擊敗強者的戰略需要調整。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對美國和德國向基輔提供作戰坦克的交易表示關切。據傳,美國製造的F-16戰鬥機是烏克蘭要求的下一個援助。

支持西方僅提供武器裝備的人經常拿以色列為例,通常還帶著欽佩之情。以色列不請求、不指望,也不讓美軍為她而戰。有了美國的武器和外圍的支持,以色列打敗了敵人,保護了國家安全。這些人說,這種做法證實了拜登政府的戰略是正確的。

但這不是一個恰當的類比。以色列擁有自己的武器和訓練能力,且在現代生活中不斷提高對抗和擊敗敵人的能力。即便如此,以色列發現,該國過去與美國歐洲司令部,及現在與美國中央司令部的關係,是與盟國合作受歡迎的來源。以色列並未要求美軍支援,但該國肯定將自己視為紅海及其他地區綜合防禦的一環。

此外,以色列的敵人所擁有的戰場理論、武器裝備和外部政治支持,是以色列可以應付的。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非國家行為者帶來挑戰,但不是生存的挑戰。伊朗的核武器及支持恐怖主義的模式,皆構成新的威脅,以色列的政策也隨之演變。

另一方面,烏克蘭面對的是俄羅斯。在軍事史上,俄羅斯是「絞肉機」,該國會戰到敵人投降為止。縱觀歷史,莫斯科政權願意對戰爭投入龐大的人力,摧毀敵方基礎設施和民用目標則是計畫的一部分。

1930年代,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政策造成了390萬烏克蘭人餓死。據估計,二戰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有75萬平民死亡、受傷或被俘,另外,軸心國有80萬、蘇聯有110萬士兵陣亡、受傷或被俘。俄羅斯公開歷史檔案後顯示,蘇聯有860萬軍人陣亡,再加上平民,全國死亡人數在2,400萬至2,700萬之間。

重述這些統計數據並不是要建議放棄烏克蘭,而是要正確看待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選擇,要認識到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同樣也有其選擇。

歐盟「歐洲對外行動署」(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祕書長沙尼諾(Stefano Sannino)說,普亭已經把戰爭提升到「不同的階段」,引發了全球衝突的擔憂;普亭將增加對平民和非軍事目標的無差別攻擊,並向西方報復。

美國手中的選項

美國的第一個選擇是,確定我們的目標是「擊敗俄羅斯」。這可能包括採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既定目標:一、收復克里米亞在內的所有烏克蘭領土;二、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賠償;三、對俄國軍人和政府官員進行戰爭罪審判。

也許不會包含上面的所有目標,但如果計畫包括驅逐俄羅斯軍隊,則可能需要西方的軍隊。北約空軍和坦克可以把瓦格納部隊趕出烏克蘭南部;海軍陸戰隊對克里米亞的進攻可能會讓俄羅斯人措手不及,俄羅斯人將會被打敗。或許是這樣。

普亭可能認為這場戰爭太重要了,不能輸掉,那麼作戰核武器是他唯一的選擇。俄國對其他非北約國家,甚至北約國家的攻擊,可能會很快阻止歐洲人加入拜登總統和澤倫斯基的行列。

「我們並未加入歐洲的地面戰爭。」這句話可能會成為口頭禪。他們是沒有,但他們表現得好像加入了,因為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戰爭可能都會降臨到他們身上。

第二個選擇是宣布,只要還有烏克蘭人願意戰鬥,盟國就會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武器。所有的傷亡統計數據都是有疑慮的,但有關這個數字的範圍足夠說明問題。

1月初BBC報導,烏克蘭已有1.3萬名軍人死亡,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委員會記錄了1萬7,994名平民傷亡。然而,密利上將估計,到去年11月,雙方共有20萬人傷亡,「超過10萬名俄羅斯士兵傷亡,烏克蘭方面可能也是這個數字」。

是的,俄羅斯人在填補兵源方面遇到了困難,但他們的國土更大。與此同時,可以想像的是,即使是較低的軍事傷亡估計,烏克蘭軍隊在戰爭初期失去了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且他們的兵源要少得多。

第三種選擇是,決定戰爭將以談判的方式結束。再次強調,這不僅是盟國的選擇,還必須得到普亭的同意。誰與普亭對話,此人說什麼,普亭如何回應,都可以為談判奠定基礎,即使是澤倫斯基也不得不當一個不情願的夥伴,加入談判,或不加入談判。

在美國對烏克蘭的選項中,第二個選擇──援助更多的武器和資金可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而「類比」不等同於戰略。(受限篇幅,文有刪節。小標為編輯所加。)

──作者是華盛頓特區猶太政策中心(Jewish Policy Center)資深主任、inFOCUS季刊編輯。原文「America Needs a Better Ukraine Strategy Than Handing Off Weapons and Hoping for the Bes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