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以9%到12%的高年利率吸引投資人,有超過九成是販售「假債權」,在臺灣的金融監理處在三不管地帶,甚至曾經參加金管會指導、金融研訓院主辦的「FinTech Taipei 2022 台北金融科技展」,儘管金管會澄清並非主辦單位,仍遭質疑是替im.B背書。
另外,國內媒體更爆出,調查局早在7年前即接獲檢舉立案調查,卻因金管會一紙「未違反《銀行法》」的公文卡關,讓專案小組卻步。
立委高嘉瑜早前爆料,im.B的人頭帳戶是新光銀,而數千名投資人,全都將資金匯款到中信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玉山銀行、永豐銀行等4家銀行。儘管金管會銀行局莊琇媛解釋,因匯入這4家銀行,彼此匯款也可免手續費,同樣被質疑監管不力。
談到近期金融詐騙、政府監管的狀況,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說,這類影子銀行監管不容易,也不好管,但金融監管機構仍得善盡職責,因為很多投資人與存款戶很難辨別相關平臺、產品是否經過核准。
他說,如過是利用P2P平臺募款或是銷售這類非法基金,這已是募集有價證券的概念,「這是非法的,金管會需要查清楚。」
P2P監管權責不明 立委籲參照國際規範改善
立委李貴敏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相關部分應針對數位時代的交易模式進行調查及盤點,如:清查市場上各家P2P平臺的交易方式,以區分合規業者和非法業者,以及釐清相關聯之行政機關,以避免民間損失繼續擴大。
關於國內P2P可能衍生的問題,中央銀行2018年9月就曾發布〈主要國家P2P借貸之發展經驗與借鏡〉報告,指出可能有違約、平臺倒閉、詐欺、資訊不對稱、流動性等風險,建議「允宜適當監管及採取相應措施以降低風險」。
P2P在國內處在三不管地帶,原因之一是監管權責劃分不明,李貴敏表示,國際上主要國家多以金融事務主責機關作為P2P的主管機關。
她說,例如日本的金融廳、英國的金融行為管理局(FCA)、美國的聯邦監理機關證管會(SEC)、澳洲的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都要求業者向主管機關申請註冊,甚至需要申請執照才能營業,這些都是國際現成且金管會可以馬上參照改善的規範制度。
至於交易模式及條件,李貴敏建議,也可仿效現行有價證券公開發行的規定,以保障投資人的權益。她強調,以現行的公開募資為例,公開說明書就是因為涉及不特定人,所以要求把募資條件及風險列明,「網路世界既然無遠弗屆,自然應該比照辦理,以保障一般投資大眾的權益。」
臺灣積極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卻受限於主管機關心態保守。李貴敏說,未來AI等技術突破,也將應用到金融科技產業,政府機關如果不改變心態,或積極跟上科技腳步,不只會拖累產業發展,更可能讓不肖人士利用法規漏洞進行詐騙,這次im.B的詐騙事件就是一明證。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則說,儘管投資人很難從公開說明書等文件看出端倪,但一定要有風險意識,高報酬通常伴隨高風險,且報酬如果高出普遍標準太多,通常很容易出問題,「政府核准保險公司販售投資型保單,看起來沒問題,但還是會踩雷,有些部分並不容易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