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以前,「岳」原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職稱,堯時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領就叫「岳」。後來把主管方岳的官吏與岳官駐地的大山名稱統一起來,根據五行對應,出現了代表五方大山的「五嶽」。
在先秦時期,五嶽具體山名就已確立,但不同文獻記述略有不同,本章採用東漢大儒鄭玄對《周禮》注釋所說,五嶽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1. 東嶽泰山
在古文獻中,泰山被稱為岱宗,或岱嶽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曰:「岱,始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陰陽交代,故為五嶽長,王者受命,恆封禪之。」所以稱泰山為五嶽之首。
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泰山峻極於天,是人神相通的地方。每當帝王登極,建立彪炳功業後,會在朝臣奏請下,到泰山封禪。據《史記正義》云:「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帝王祭告上天神明,以保國祚昌隆。從秦朝以來,中國史上有12位帝王到泰山封禪祝告。
至於為何選擇泰山,《白虎通》釋義說,泰山「萬物所交代之處也」。這裡的「交代」通「交泰」,指天地之氣合和,萬物通泰,剛柔互濟。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下,天地育化萬事萬物,而且源源不斷。北京故宮的交泰殿就是取意「天地交,萬物通」而命名。
根據《博物志》介紹,泰山還有一個名稱「天孫」,意思是天帝的孫子,主掌召喚世人的靈魂。《岱史》說:「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職、生死、貴賤等事。」
在五行中,東方對應著青色,喻示萬物交替,初春生發,因而可知人的生命長短。《風俗通義‧正失》記載了民俗所說:「岱宗上有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壽脩短。」
在道家信仰體系中,東嶽大帝是主掌泰山的山神,古代稱之為泰山府君或東嶽帝君。掌管地府的十殿閻君。由祂主宰人間、眾生眾靈之禍福,是統轄陰陽二界的神明。
2. 西嶽華山
華山,「《夏書》曰太華,《周禮》曰華山。《爾雅》曰西嶽」。華山名稱的由來,有不同說法。
據《白虎通》所說:「西嶽為華,華之為言穫也,言萬物成熟可得穫也。」在五行中,西對應金,應在秋季,正是萬物結果,豐收的季節。
張說《華山碑》碑文說:「太華山者,當少陰用事,萬物生華,故曰華山。」這裡的「少陰」指西方,西方為金。萬物經過開花結果,到了金秋時節,果實成熟便可以收穫。
《山海經‧西山經》認為:「華山,冢也,〈冢者,神鬼之所舍也。〉其祀之以太華。」大意是說,華山是神鬼的聚集地。東漢大儒鄭玄注釋說:「山頂曰冢。」這裡的冢不是墳墓的意思,是指高大的山頂。
據《華山記》記載:「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因曰華山。」
傳說中,在華山的山頂上有一座巨大的蓮池,生長著千葉聖蓮。凡是吃下蓮花的人,會羽化成仙,因此稱為華山。
大唐詩人韓愈作詩《古意》,其中一句曰:「太華峰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詩文所述的華山聖蓮,就是根據傳說演繹而來。
3. 南嶽衡山
南朝任昉著作《述異記》說,盤古開天闢地時,南嶽是由盤古的左臂所演變而成。
在唐朝以前,南嶽衡山指的是安徽霍山。到了唐朝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唐太宗下詔定祀南嶽衡山於衡州。
衡山,又名南嶽、壽嶽、南山。《周禮‧職方氏》中說:「南嶽之鎮曰衡。」「其分當翼軫,光輔紫宸,鈐三氣之根,鈞五靈之德,上列注生之宿,下符長育之功,稱物平施,故謂之衡山」。
《甘石星經》也介紹說:南嶽衡山對應著二十八星宿的軫宿之翼。軫宿指天上的車子,由於它與天空東南的騎陣將軍和陣車等組合成一組南方的軍事戰場,故而軫宿象徵著軍車。衡山「上承冥宿,銓德鈞物」,銓德鈞物,是說衡山總轄萬物,能品物流形,衡鑑德機。猶如衡器,可稱天地。
衡山,古時被認為是神仙洞府的所在地,也是理想的修煉之地。在文獻記載中,有不少修道人在此地隱居潛修,並白日飛昇。
唐末李沖昭著作《南嶽小錄》,其中記載了九位修行有素的道士白日飛昇的故事。比如,晉武帝時的陳真人興明,於晉惠帝時成道飛昇;尹真人道全,於晉懷帝時飛昇;徐真人靈期,於南朝宋元徽年間得道飛昇。除了這幾位,還有陳真人惠度、張真人曇要、張真人始軫、王真人靈輿、鄧真人郁之等,他們修成得道,在史載中留下了飛昇的具體時間。
據《荊州記》記載:「南嶽衡山,朱陵之靈台,太虛之寶洞,上承冥宿,銓德鈞物,故名衡山。下踞離宮,攝位火鄉,故號南嶽。赤帝館其嶺,祝融寄其陽,威神堂堂,蔭映峨峨,是以宅藪神靈,室宇仙羅。」
南嶽衡山作為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上承冥宿,銓德鈞物」,「下踞離宮,攝位火鄉」,離,卦象是燃燒的烈火。《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在南方的盡頭。上古帝嚳時期,火官祝融,號赤帝,他傳下火種,教人使用火的方法,令「天明地德,光照四海」,因功德赫赫,受到萬世敬仰,後人尊稱其火神。祝融受黃帝委任鎮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萬物。所以南嶽有赤帝館,有祝融峰。
登上衡山祝融峰,可以遍覽群峰。唐朝韓愈在《游祝融峰》詩中讚歎道:「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裡」。北宋黃庭堅寫道:「萬丈祝融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上觀碧落星辰近,下視紅塵世界遙。」
《吳越春秋》記載:賢明的大禹為父親鯀治水無功而感傷不已。他登上衡山,殺白馬以祭祀天神。忽然他渾然而臥,酣然入夢。大禹夢見了一位身穿赤繡文衣的男子,其人自稱玄夷蒼水使者。使者對大禹說:「想要得到我的山神書,就得齋於黃帝巖嶽之下三月。」大禹從夢中醒來,依照使者的叮囑,如約齋戒後,便登山掘石,得到了金簡玉字書,從而獲悉了治水的方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