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爭半導體製造 施振榮:美不具條件

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中)發起三方合作,26日與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右)、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院長卡格拉姆(左)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培育半導體人才。(中央社)
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中)發起三方合作,26日與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右)、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院長卡格拉姆(左)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培育半導體人才。(中央社)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美國推動半導體製造化,台灣的台積電與韓國三星等國際半導體廠皆赴美設廠,不過,電腦品牌廠宏碁 (2353) 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在26日表示,半導體供應鏈早就典範轉移,若想在半導體製造領域跟亞洲或台灣競爭,美國並不具備各方面條件。

施振榮表示,國際化是台商必修課,B2C(企業對消費者)挑戰更勝於B2B(企業對企業),這是因為製造業除了產線、人的管理之外,還要考慮當地供應鏈的管理。

他說,80年代宏碁B2C國際化經驗的狀況,當時台灣形象找不到好的人才,宏碁先打進東南亞市場登上龍頭,後在歐洲也贏得勝仗。

而宏碁在美國轉虧為盈的關鍵,施振榮表示,是當地總經理由台籍轉美籍和歐洲籍,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化策略。

談到當今的環境,他說,美國因為國安問題,認為一定要在美國做半導體製造,不過供應鏈早就典範轉移,美國無論在文化或各方面條件都不可行。

東吳大學商學院院長阮金祥則認為,跨國人才的基本門檻是具備語言能力,更重要是有國際觀,了解各國文化、政治、經濟、法律等,在溝通時能夠用對方可以接受或了解的方式進行。

他說,台灣員工往往較習慣接受上層指示該怎麼做,美國員工可能更希望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這是到海外設廠需要注意之處。

關於人工智慧(AI)趨勢對台廠的影響,施振榮表示,台商在世界上的製造服務占比或許已達7成,但這部分一定要國際化,未來一定要透過AI協助,讓智慧製造變成重要議題,如果有智慧製造,國際化會相對有效一點,所有工廠都要注意這個課題。

施振榮指出,資安是發展AI初期就要注意的問題,但人才不可能被AI取代,因為現在還是大幅缺工,未來對AI人才需求會更多。勞工不該做原本沒有附加價值的工作,對於勞工的「再教育」應該要超前部署。

雷鳥全球管理學院院長卡格拉姆(SanjeevKhagram)表示,台灣有許多重要的科技公司,例如宏碁、台積電等,雷鳥學院可以做出貢獻,協助台灣邁入下一階段的全球化發展。

施振榮發起與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及東吳大學合作,推動半導體產業國際人才培育計畫,並在26日簽署合作備忘錄,並舉辦台灣國際化人才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