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服貿協議 「附件一、服務貿易特定承諾表」,中國把合資醫院、獨資醫院全都對臺開放;臺灣只開放中國醫院在臺合資,董事會裡1/3的董事必須有臺灣醫事人員資格,非臺籍董事不可超過1/3。
胡采蘋指出,中方早在2009年就開放外商獨資醫院,但至今上海的外商獨資醫院就只有一家,是臺灣聯新集團的「上海禾新醫院」。
據禾新醫院院長張煥珍表示,該公司在成立過程中蓋了逾150個公章。胡采蘋解釋,不簽服貿也可以去中國蓋醫院; 中國的主管機關是世界最多、最複雜,簽了服貿後仍然有150多個公章要蓋。
值得警惕的是,外資醫療機構在中國營運情形非常慘烈。胡采蘋舉例,今年4月中國最大的外資醫療機構「哥倫比亞集團」出售所有中國診所業務;去年新加坡「富樂醫療集團」被併購重組、成都外資醫院「英格醫院」虧損停業。「嘉會醫療集團」經營的「丁香診所」關門。
可是為何外資醫院都倒了呢?胡采蘋表示,因為中國有自己的醫療保險系統,也偏重給公立醫院資源,私立醫院要拿醫保非常麻煩,所以外資醫院在中國經營很困難,並不是簽服貿就可以解決。
胡采蘋分析,根據中國2021年的統計數據,全中國有2.35萬家非公立醫療機構,一年總計虧損1,300億人民幣(約新臺幣5,800億元),平均每家虧損553萬人民幣,因此儘管臺灣醫療很有優勢,「若以為會治病就打得進中國市場,是太天真的想法」。
臺產業強項對中開放
臺灣對中國單方面開放「資料庫服務」,卻連資料庫都讓中國經營了。胡采蘋說,臺灣服貿最強項的項目是「加工服務維修服務和運輸業」,片面對中開放了十多種相關產業。
臺灣最強的海運服務業,中方只開放臺灣公司在福建省經營貨物裝卸及貨櫃站;臺灣卻開放給中國:港埠業、水上運輸輔助服務業、貨櫃站船舶理貨業、船舶小修業。胡采蘋說,這意謂著臺灣港口門戶洞開,最強的海運產業都讓中資進來持股(不超過50%)。
娛樂產業方面,服貿協議開放每年15部中國電影在臺灣上映,可是中國只開放中國電影在臺灣後製和行銷。胡采蘋,其中原因是中國有電影配額制度,外國電影拿不到配額,即使是好萊塢大片都進不去中國電影院。
總體而言,2014年談判的服貿協議將臺灣重要的產業片面開放給中資持股,而中國對臺灣開放的產業恐怕是看得到吃不到。胡采蘋說,鑑於中共不會遵守所簽署的協議,訂的規則隨時可修改,「你真的要跟這樣的一個經濟體簽這種服貿協議嗎?」最後她呼籲,臺灣人反服貿、拒絕兩岸服貿協議。(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