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環境

極端天氣 加速病蟲害來襲

2018年4月18日,在肯亞維希加(Vihiga)的一塊玉米地裡,一隻秋行軍蟲(又稱秋黏蟲)
2018年4月18日,在肯亞維希加(Vihiga)的一塊玉米地裡,一隻秋行軍蟲(又稱秋黏蟲)

【記者陳霆/綜合報導】極端天氣加速了病蟲害的傳播和生長,中國農民今年比預期更早的面臨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等蟲害,這可能威脅到玉米、稻米等主要農作物的產量。

據彭博社報導,米是全球重要的主食,亞洲其他地區的供應量已受威脅,本週亞洲米價格已躍升至近15年來最高。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穀物生產國和進口國,若中國主要農作物歉收,影響可能擴及數十億人。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由於氣候變化,農作物病蟲害正變得更具破壞性,並對世界糧食安全構成更大的威脅。北京當局表示,最近的暴雨和大風助長了昆蟲的遷徙和疾病的傳播。

中共農業農村部表示,啃食稻田和玉米田的害蟲,今年提前出現在中國北方和南方的主要種植區。除了最近的降雨和洪水,天氣變暖也可能助長了害蟲的蔓延。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胡高說:「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遷徙和出現產生了重大影響。」他說:「因為入侵變得有些不規律,現在預測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胡高的研究重點是稻飛蝨類害蟲(planthopper)和稻縱捲葉蟲(leaf roller),牠們是入侵稻田的兩種常見害蟲。

他說,這些害蟲在中國南方的發生率,比過去幾年更為嚴重,而中國的大部分作物都是在南方種植的。不過他補充說,到目前為止,這些害蟲對產量的影響還很有限。

如果米產量受到的任何重大損失,使中國需要進口更多米,可能給全球市場帶來額外壓力。

據FAO數據,每年農作物病害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超過2,200億美元,蟲害造成的損失至少為700億美元。FAO表示,全球多達40%的農作物因病蟲害受損。

中共當局表示,2023年迄今為止,中國已有20省發現了秋行軍蟲,而且北方主要種植區出現秋行軍蟲的時間早於往年。

秋行軍蟲是FAO全球預警的重要農業害蟲,可危害八十多種植物,食量大,繁殖力強,遷飛擴散快,幾乎沒有天敵,且對許多農藥有抗藥性。

此外,玉米銹病(corn rust)的凶手、一種能殺死植物的真菌病原體,也令人頭疼。

河南省農民宋全勇(Song Quanyong,音譯)說,「它剛剛開始出現。往年,它會來得更晚,接近收穫季節才出現。」

「我能做的就是噴灑一些殺菌劑,盡量控制它的蔓延。秋行軍蟲也來了,但數量還不多。」宋全勇說。

河南省的作物通常在10月左右收穫,這意味著玉米銹病更早出現,這使收成更容易受損。2021年,河南省的玉米收成占全國收成的近8%。

颱風「杜蘇芮」造成的強降雨,已摧毀了東北地區的一些農作物,而東北地區被稱為中國的糧倉。另一個颱風「卡努」的餘波,將襲擊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地區。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