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外媒:中國40年繁榮已結束

外媒認為,面對地方政府債務、出口低迷及外資落跑等問題,中國經濟前景黯淡。(Andrea Verdell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外媒認為,面對地方政府債務、出口低迷及外資落跑等問題,中國經濟前景黯淡。(Andrea Verdelli/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中國經濟前景不佳,瑞士銀行在21日下修對中國的經濟成長預測,下調2023年和2024年GDP成長預測分別至4.8%和4.2%,無法保5。對於中國經濟問題,包括韓國在內等多國政府嚴陣以待,而《華爾街日報》撰文提到,中共40年來的強國發展模式已改變,中國40年來的繁榮已結束。

瑞銀同時下調中國的2024年通膨預期,並調整2023年和2024年底美元兌人民幣的預測分別至7.15和7.0。瑞銀強調,鑒於中國房地產業衰退程度大於預期,且沒有看到其他政策和行業協助緩解,再加上中國外需也比之前預測的更加疲弱,因此下調對中國多項經濟數據展望。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汪濤說,中國的房地產活動在第一季反彈後大幅下跌,7月季節性調整後房地產新開工面積較2020年下半年平均低65%、較2022年第四季低15%,房地產銷售面積較2021年上半年低42%,比2022年第四季低4%。另外,8月至今中國房地產也未止跌回升。

此外,汪濤說,中國勞動力市場復甦緩慢,加上部分地方政府過年以來降低或推遲發放薪酬獎金,抑制消費復甦,而全球需求疲軟,拖累中國出口持續下跌,使得中國經濟成長動能疲軟。

觀察中共協助房地產復甦狀況,汪濤說,迄今推出的政策力度不及預期,讓投資人質疑中共是否仍然在意經濟成長,但實際上,目前中國經濟活動面臨的挑戰錯綜複雜,且政策選項有限,特別是地方政府面臨債務償還壓力,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相對較低,加上地方已經占用了全國90%財政資源,以及中國面臨人口高齡化、獲取先進科技面臨限制等問題,讓政策難以施展。

不只瑞銀不看好中國,摩根大通集團及英國巴克萊銀行日前也已下修今年中國全年GDP成長率預測。

韓國政府成立中國經濟監控小組

隨中國經濟情況惡化,與中國貿易關係較深的韓國開始有所警惕,媒體報導引述韓國經濟部消息,指出韓國財政部長秋京浩20日與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和金融當局高層開會,討論如何因應中國帶來的風險。

據韓國財政部官員說法,中國房地產問題加劇,而韓國銀行在中國房地產的風險(曝險)估計達4千億韓元,財政部成立一個特別小組,以加強對中國經濟擔憂的監控。

對於中國的現況,《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中共40年來的強國發展模式已被打破,中國40年來的繁榮已經結束,現已不僅是一段經濟疲軟時期,恐是一個漫長時代的黯淡。

報導說,中國深陷債務泥沼,經濟數據慘澹,部分省分想試圖透過過去大興土木的方式想辦法刺激經濟,但由於私人投資與出口狀況不佳,導致這種過往振興經濟的模式難發揮效果。

專門研究經濟危機的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圖茲(Adam Tooze)直言:「我們正在目睹經濟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模式(中國經濟成長模式)在發生轉變。」

報導說,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中共在疫情期間,透過增加借貸來繁榮房地產市場,但僅能暫時掩蓋中國經濟問題,如今房地產依舊出現泡沫,同時還出現製造業活動萎縮、出口下降,與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等問題,整體經濟陷入通貨緊縮。

還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放緩可能會像滾雪球般迅速陷入長期停滯,而與日本在1990年代的情況不同的是,中國在尚未達到富裕世界地位前,就要進入類似日本的泡沫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