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經院在31日公布7月製造業景氣燈號,燈號由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轉為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終止連4藍,信號值回升至11.13分,是2022年9月以來新高,顯示景氣回溫漸露曙光。
整體來看,臺經院說,歐元區製造業PMI仍受俄烏戰爭及升息後續效應等因素影響,指數降至38個月以來新低,加上中國7月主要經濟指標因內外需求疲弱,表現皆不如上月,顯示歐元區及中國經濟持續疲軟。
不過,他們說,所幸美國及中國製造業因新訂單增加,PMI表現皆較上月回升,帶動部分需求回溫。
國內製造業部分,臺經院表示,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上市的備貨需求,在科技產品帶領下,無論在進出口、生產指數及外銷訂單等指標皆優於6月份,加上台股出現價漲量放大的效應,以及製造業廠商看好本月景氣比重增加,推升經營環境面指標,使得信號值回升,燈號轉為黃藍燈。
就細部產業來看,他們說,在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受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成長及消費性電子新品上市帶動備貨,出口及生產指數等年增率由負轉正,外銷接單雖因基期高呈衰退,但減幅縮小,推升需求、經營環境及原物料投入等指標表現,7月本產業景氣燈號由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轉為代表持平的綠燈。
展望未來,他們說,臺灣科技產品受惠於新應用科技需求拓展、國際大廠新品拉貨需求增加,讓去年率先進入庫存調整的資訊通信業者出現回溫跡象,帶動其他科技產品需求增加,但傳產貨品仍受全球消費力道偏弱,影響產業供應鏈庫存調整時間。
另外,臺經院說,中國8月包括:碧桂園、SOHO中國等房企爆發債券違約,恒大集團在美國申請破產等情事,衝擊中國房市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降息2次,期能挽救房市頹勢,而占GDP比重僅次於廣東省、江蘇省的北京、天津、河北省等地,又因杜蘇芮風災而啟動復建工程,雖有助於鋼鐵、家具、營建等部分民生建設需求的回升,但仍無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復甦主力。
因此,他們說,除了傳統產業去化庫存速度問題外,國際情勢的變化也牽動著臺灣製造業表現,其未來變化情形仍須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