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輻射危害人體? 專家:日常生活應用廣泛

日常生活中輻射應用最多的是醫療暴露。圖為磁振造影設備示意圖。(Shutterstock)
日常生活中輻射應用最多的是醫療暴露。圖為磁振造影設備示意圖。(Shutterstock)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日本宣布排放核處理水後,輻射相關議題引發各界討論。專家表示,一般民眾談到輻射都會很害怕,但實際上,輻射應用最多的是在醫療暴露,像是照X光等放射診斷。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許世明向《大紀元時報》表示,輻射是一種在空間中傳遞的能量,以輻射能量高低來說,又可分為游離輻射及非游離輻射。他進一步解釋,游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使原子產生游離的電磁波或粒子,如X光、α射線、β射線、中子等;至於非游離輻射,不會使原子產生游離,像是能量較低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等。這兩類輻射以10個keV(千電子伏特)作分界,10個KeV以上稱為游離輻射,以下則為非游離輻射。

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天然輻射,許世明舉例,像是太陽,地球上所有生物體都會受到太陽照射,又或是人為方式產生的輻射,常應用在醫療、工業領域,像是近幾年臺灣很熱門的放射治療,許多醫學中心就是以中子、重粒子等輻射線治療病人,工業領域像是核電廠,就是以核分裂產生電力。不同輻射依據種類不同,應用在不同地方,這些都是「輻射」。

日本宣布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民眾擔心輻射汙染,在恐慌情緒蔓延下,除了將低價食鹽搶購一空外,連高價的核輻射檢測儀也賣到缺貨,檢測後,竟意外發現輻射量最大的地方「居然是自己家」。

一名浙江海城市居民表示,他買來輻射檢測儀到處測,「在戶外測量,儀器顯示只有每小時0.06到0.08微西弗(μSv/h),但拿到室內反而升高了,有0.1-0.2μSv/h」。網路上也有不少人貼出自家的測量值,大多在0.1μSv/h左右,懷疑原因與建材有關。

許世明認為,這牽涉到輻射量高低如何界定,以臺灣來說,一年背景輻射值是1~2毫西弗,這項數值也與所處的環境位置、地勢高低有關,像是位處高山及含放射性物質的區域等,背景輻射值也較高。以臺北來說,與阿里山、玉山等高山相比,輻射背景值也較低,因為在高山上被輻射線照到的機率就越高;環境位置方面,像是臺北市北投溫泉的北投石,含有放射性物質「鐳」及「硫」,其輻射背景值相對高,但這些都是在規定的接受範圍內。

許世明表示,一般民眾談到輻射都會很害怕,但輻射應用最多的是在醫療暴露,像是照X光等放射診斷,其劑量遠比排放核廢水、背景輻射都高很多,民眾也能使用健保快易通的就醫選項,其中就能顯示可能接受到的醫療輻射劑量。

國內法規是否有訂定癌友每年接受放療治療的上限次數?許世明表示,癌友情況較特殊,甚至是末期的癌症病人,因為已經在治療,現行法規並未將醫療暴露劑量列入考量,因為放射治療的目的就是延緩病情、拯救生命,若考慮這些風險而不做放射性治療,後續產生的風險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