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慢性鼻竇炎 採生物製劑可獲改善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據統計,臺灣約有100萬人飽受慢性鼻竇炎所苦。林口長庚醫院跨科別合作,研究青少年慢性鼻竇炎治療,發現若是出現鼻息肉或合併氣喘等下呼吸道疾病者,預後較差且息肉易復發,最難控制。建議採取適當給予生物製劑治療,將可獲得有效改善。

慢性鼻竇炎困擾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罹患慢性鼻竇炎,影響生活學習甚鉅,保守治療若無效,可藉鼻竇內視鏡手術改善,但部分患者效果不彰。

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結合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林口長庚耳鼻喉科醫師吳佩雯,及林口長庚耳鼻喉科醫師黃建嘉,合作探討青少年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的發炎免疫機轉,長庚醫院20日分享青少年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發炎免疫機轉,提供治療新指引。

研究團隊,回溯性探討過去15年在林口長庚醫院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的146名病患,平均年齡約13至17歲左右,因息肉復發需再次手術機率約15%。結果顯示,首次手術時年齡較小、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手術前電腦斷層顯示發炎涉及鼻竇較廣泛且集中在中線篩竇病患,術後復發機率較高。

此外,這項研究最重要也是最顯著的發現,是經過免疫螢光染色證實,這些因復發而需再次手術的病患大多屬於第2型發炎反應,息肉中的嗜酸性白血球浸潤程度與第2型發炎相關細胞激素活性均較顯著。

吳佩雯表示,相較於成人,青少年慢性鼻竇炎患者更需要充分理解及關懷,在臨床上,可強化術前及術後的追蹤治療,如積極控制過敏性鼻炎、適當時機手術介入、規律鼻腔沖洗及類固醇鼻噴劑使用。

目前針對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的藥物治療,以類固醇鼻噴劑為主,輔以鼻腔等張或高張食鹽水沖洗,若保守治療不見效,鼻竇內視鏡手術為首選,林口長庚醫院藉由這項研究提出治療新指引,建議在確認患者是第2型發炎反應後,選擇適合的病患予以生物製劑治療,強化第2型發炎反應的控制。

黃建嘉表示,臺灣因空汙、人口集中,加上海島國家特有濕熱環境,估計慢性鼻竇炎發生率約3%至6.4%,約100萬名患者常苦於鼻塞、鼻涕倒流等,嚴重時甚至影響嗅覺及睡眠品質。

長庚醫師提醒,慢性鼻竇炎患者可多攝取水分幫助稀釋黏液,但避免含咖啡因或酒精飲料,也可在鼻根處敷溫熱毛巾或洗熱水澡,增加鼻腔濕度,緩解疼痛。睡覺時抬高頭部,也可幫助黏液排出,緩解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