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企債務違約問題難解決,且據中媒初估,未來1年中國289家房企共約人民幣9,600億元(約新臺幣4.2兆)債務將到期。在中企面臨債務問題,且存在出現系統性金融風暴的風險下,臺灣金融業對中國房企整體曝險的狀況格外受關注。專家建議,關於金融業對中國的整體曝險,金管會應要求設立天花板,不能毫無管制讓臺灣的資金流往中國。
保險
除了上述銀行業的對中放款等問題外,保險機構投資中國發行的債券有踩雷的情形。陳松興說,中共跟美國之間正在朝向冷戰的局勢發展,甚至還有熱戰的可能,外資企業對中國的FDI正在大舉撤退,而機構投資的部分,美國大部分基金早已開始拋售大陸的債券、股票,歐洲債券型基金也在開始撤退,「事實上,這部分的對中國投資,存在比較高的風險。」
他說,臺灣的監管單位針對壽險業、產險業與投信投資中國的情況,得持續的追蹤與更新,假設美中之間進入新冷戰,監管單位應對此進行更細部的風險評估與認知,「這是保護國內投資人的做法,儘管相關資訊可能難以向社會大眾揭露,但監管單位應先有所掌握。」
章定煊建議,在當前情勢之下,金融業能少做跟中國有關的業務就要少做,因為難以評估其中的風險,我金管會更應該對中國的曝險設立明確的天花板,以防中國在金融面一但出事,我金融業可以安然度過。
另針對證券業對整個中國房地產曝險共81.3億元,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則說,若我國基金發行者所持有的中國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財報審計缺陷,或是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美團、百度等受到中國政府高度影響的數位平台業者,則基金發行者與上架者是否有盡到金管會特別重視的「善良管理人責任」,政府有必要特別關注。
央行曝險
蔡明芳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到另一大問題,他說,金管會不斷向金融業在試警,要求他們降低對中國的曝險,「作為國家最高貨幣管理機構的中央銀行,卻沒有讓社會大眾知道他們有沒有降低對中國的曝險。」
蔡明芳說,臺灣央行仍持有一定程度的人民幣部位與資產,而這牽涉的可能是更高層級的問題,特別是臺灣跟中共處在敵對狀態,中共又持續威脅臺灣,假設中共刻意讓人民幣貶值,那會使得臺灣整個國家受到傷害。
他說,美國國會要針對金融進行演習與兵推,臺灣央行可能還沒想過這件事,「人民幣是受到中共控制的,代表人民幣價值容易受到影響,在全世界關心臺灣地緣政治風險之際,臺灣的央行好像還搞不清楚狀況。」
蔡明芳說,央行需要具有獨立性,但不應以此作為藉口迴避全民的監督,否則只會走向失控,「臺灣央行為什麼要持有那麼多人民幣?難道是要幫中共穩定貨幣?央行應該說得更清楚,把這些資訊揭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