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政府攜手廠商參與式育種 培育新品種番鴨及烏骨雞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產業界合作,藉由「參與式育種」成功培育出屠體漆黑、產蛋率更高的「凱馨錦達烏骨雞」,以及換肉率佳的「進興番鴨」。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產業界合作,藉由畜試所研發技術結合農民場域進行參與式育種(Participatory breeding),選育出「凱馨錦達烏骨雞」與「進興番鴨」,27日召開記者會,分享育種成果。

凱馨實業與畜試所合作育成的「凱馨錦達烏骨雞」,去年順利通過農業部的命名登記。凱馨總經理鄧學極分享,臺灣商用烏骨雞常與肉用雞雜交,雖然體型變大,但因黑色屠體的膚色變淺並伴隨膚色「背白」問題,如同布袋戲的黑白郎君,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只能當作次級品銷售。

鄧學極也說,經過11個世代的選育,育成「凱馨錦達烏骨雞」,除了解決背白問題,產蛋率也提升20%,肉質更好、皮薄含脂率低,提升消費者對烏骨雞的接受度。

進興番鴨作為首隻導入系統化選育的民間種鴨品系,亦獲准通過新品種品系命名登記,成為政府與民間業者以參與式育種所育成的第一隻番鴨。

元進莊企業董事長吳政憲表示,早期養鴨沒有建立系譜,通常會造成鴨子之間的近親繁殖,長期對於鴨子的管理、飼養及育種造成很大困難。由於鴨子品系及育種參差不齊,經與畜試所合作,選育鴨種,建立「進興番鴨」品系,才能持續生產優質的肉鴨種鴨。

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補充,育成的新品種鴨,連羽毛都是白色的,可以賣,這就是所謂的「白金」。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所長黃振芳表示,畜禽育種是一條漫長的選育路程,須投入許多人力、物力及時間。本次發表兩個全新品種,期待能為農民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提供消費者優質且多元的產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