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以哈人質談判艱辛「每一步都像拔牙」

11月22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人們將被擄人質的照片貼在牆上,希望早日營救他們回家。(AHMAD GHARABLI/AFP)
11月22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人們將被擄人質的照片貼在牆上,希望早日營救他們回家。(AHMAD GHARABLI/AFP)

【記者張婷、陳霆/綜合報導】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的人質釋放協議預計將於週四(11月23日)開始執行。這場持續數週的談判一波三折,中間甚至短暫中斷過。有官員形容談判過程令人痛苦,「每一步都像拔牙」一樣。

根據人質釋放協議,雙方同意休戰四天,哈馬斯將釋放50名以色列人質,以色列將釋放被關在監獄中的150名巴勒斯坦人。雖然本週達成的協議只釋放50名人質,但美國官員預計,該協議最終有助於更多人質獲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週三(11月22日)披露了人質釋放協議的談判內幕。

10月20日在卡達的斡旋下,哈馬斯釋放兩名美國人質。該事件證明白宮已經成功建立了透過卡達與哈馬斯談判的途徑。於是,確保更多人質獲釋的談判隨即展開。

以色列派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局長就人質問題進行談判​​,美國中情局(CIA)局長勃恩斯(Bill Burns)也密切參與其中。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CNN,在卡達首都多哈,卡達首相兼外交部長穆罕默德(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Thani)與哈馬斯領導人哈尼雅(Ismail Haniyeh)直接接觸。

在10月的多次通話中,拜登向尼坦雅胡表明,有一條路可以讓大批人質獲釋。10月24日,哈馬斯似乎同意了一份釋放婦女和兒童人質的協議。

當時,美國和以色列官員正在激烈討論以軍是否應該延後在加薩的地面行動。最終以色列沒有被說服,因為他們當時沒有哈馬斯所聲稱的人質生還的證據。哈馬斯說,戰鬥不暫停,他們就無法確定人質的身分,但以色列則不相信這個說法。10月27日,以色列開始對加薩的地面進攻。

在接下來幾週,美國、以色列、卡達與哈馬斯反覆交涉,就協議的細節進行談判,包括時間表、人質數量、安全通道和監視。

布林肯於11月初返回以色列,施壓以色列政府接受「人道主義停火」,以推動人質釋放協議。經過美國多天的施壓,以色列政府最終同意「戰術暫停」。

會談的進展一度慢得令人痛苦,因為每一步溝通都十分複雜,要從卡達或埃及轉到哈馬斯,然後再轉回卡達或埃及,最後再轉到以色列和美國。一名官員形容,「每一步都像在拔牙。」

以色列:週五之前無法交換人質

此前,人們預計首批人質交換最晚會在週四開始,不過以色列國家安全顧問表示,根據以哈之間的臨時停戰協議,在週五(11月24日)之前不會釋放人質。以色列官員沒有明確說明延後的原因。

以色列國安顧問哈尼比(Tzachi Hanegbi)發聲明說:「釋放行動將按照雙方最初達成的協議進行,但不會在週五之前開始。」

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引述以色列官員的說法報導,協議之所以延後24小時,是因為哈馬斯和居中協調的卡達尚未簽署協議,不過這名官員指出,他們樂觀的認為一旦簽署,協議內容可以落實。

以色列方面表示,四天內將有50名人質獲釋,在此之後只要每天再釋放10名人質,休戰期就可延長。

另外,以色列司法部公布了300名可釋放的巴勒斯坦囚犯名單,名單中不會包括對以色列發動致命攻擊的肇事者。符合釋放資格的巴勒斯坦人絕大多數是16至18歲的男性青少年,這符合聯合國定義的兒童。

哈馬斯表示,願意釋放首批50名人質,以交換150名被監禁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婦女和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