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漢人就是因為追逐烏魚,勇敢跨越湍急的黑水溝來到臺灣,在沙洲上搭建草寮而與岸上平埔族交易結市,形成最初的聚落。從荷蘭領治時代,中國東南沿海漢人來臺灣捕烏魚,必須向荷蘭官府繳納烏魚稅、領烏魚旗。即使到了養殖烏魚取烏魚子相當普遍的現代,烏魚文化仍然持續影響著臺灣西南沿海發展。
乘風破浪 集體追捕烏魚
每年十月以後烏魚群南下,冬至前後兩週在臺灣西海岸達到最高峰,吸引全臺灣漁船齊聚西海岸追捕烏魚。此時的臺灣漁民,不僅要對抗東北季風嚴峻的風浪,在大海中航行搜尋烏魚群,也必須有老道的經驗加上熟練的技術,團結作戰才能圍捕成功。
烏魚具有珍貴的烏魚子、烏魚膘、烏魚腱等市場價值,而被稱為「烏金」,是漁民一年到頭等待的最大宗收入。
因為野生烏魚量很少,所以西部沿海也有養殖池,捕烏魚一定要在清晨太陽尚未高照時進行,因爲要保持烏魚的鮮度,還要準備大量的冰塊製造低溫環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採取魚卵的工作。口湖遊客中心近日舉辦食魚體驗活動,帶著遊客們,從捕撈、取卵、清洗、鹽漬、排列板壓到品嚐鮮美烏魚子料理。遊客中心經理蔡云姍表示,感謝訪客們清晨就遠道而來,感受產地到餐桌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