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安可人生】線上營銷碰壁 換位思考!

線上平臺效益未能如初衷而行,那就果敢捨去之前所思所為,善用「換位思考法」另闢新局。(123RF)
線上平臺效益未能如初衷而行,那就果敢捨去之前所思所為,善用「換位思考法」另闢新局。(123RF)

文/傅安國
「為什麼我架設的電商平臺已經四個多月了,都沒啥效果?」、「我的粉絲團人數已近5千人左右,怎麼每次發促銷活動訊息似乎都看不到營收增加?」、「奇怪,我的IG和FB粉絲團為何好像很難漲粉呢?」

有些困擾許久的線上營銷問題,透過「換位思考」的六大自我檢視法,可以得到答案。

線上營銷六種困擾

1.單一平臺業者
「我的受眾獨愛臉書粉絲團,其他的不愛嗎?如果要再加上一個,我的顧客定位是25~40歲年齡層,應該比較常用Instagram吧?」

「現在瘋短影音的年輕人很多,我只有粉絲團,發文又多以店休日公告為主,也許該學簡單的短影音製作,開一開Instagram?」

「新客人似乎都沒進來消費,只有個人Facebook小白的我,是否要開目前很吸引年輕人目光的TiKToK或Instagram?」

2.粉絲團與IG遲遲未見漲粉
「很多業者都在玩加入粉絲團『按讚』、『分享』、『Take好友』的促銷活動刺激粉數增加,因為我不喜歡這類模式,所以從未碰過,2024是否要跟進,才有機會突破現況?」

「Instagram?頗多人都說#(Hashtag)的主題標籤很重要,我是忽略了哪些重點的置入?時事還是趨勢?英文?固定式文案……?」

3.受眾的喜愛平臺?
「線上平臺這麼多,我的目標消費者年齡層大約是18~60歲之間,他們較常使用的平臺有哪些?」

「我的行銷預算有限,Google我的商家、Line官方帳號、Line群組、Youtube與IG及TiKToK短影音,如果現階段僅能擇一、二,我該如何篩選?是透過入店客詢問?紙本問券、Google問券或是以我個人Facebook(臉書大神)來蒐集可行性較高的答案?」

4.滲透式行銷?
「聽說臉書有『社團』的平臺渠道,有類似如『萬物皆可賣』、『我是鹿港人』、『我愛彰化』等名稱的社團,這些平臺裡應該也會有我的消費顧客,我在裡面發文、曝光,是不是就會有更多人看到(知道)我的促銷活動訊息(存在價值)?」

5.消費者會看到我嗎?
「我的店才剛成立,上個月簽約進入一網購商城,在那麼多店家品牌可選擇的環境下,消費者會看到我嗎?我該如何讓他看到?看到後如何讓他滿意,快樂下單?下單後仍會有高度意願再次光臨?甚至還會介紹他的親朋好友進來逛逛看看?」

6.觸及率不等於成交率,更何況鮮少觸及率?
「我的粉絲人數頗多,問題是按讚數卻寥寥可數,營業額也停滯難升,會不會是我的新客人(知道我的專業服務)太少?!增加速度過慢!?下週開始做些廣告預算的投放,再加點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規劃?現況應該會有突破吧?」

酸甜苦辣滋味 經歷才能體會

青蛙對蝌蚪解釋「成長」是什麼。

蝌蚪問:「成長」的感覺像什麼呢?

青蛙:就是有空氣,然後你可以呼吸並且跳出水面……

蝌蚪:你這樣講,好像很不具體耶。你說你會跳出水到空氣中,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特別!?

上述小故事類似蝴蝶向毛毛蟲、松樹對松果,大海對水滴講解「人生」,也就是凡事都需要自己經歷,旁人永遠無法告訴你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如果線上平臺效益未能如初衷而行,那就果敢捨去之前所思所為,善用「換位思考法」另闢新局。

看完本文,可以想一想:

一、我已確定我要走不同過往的線上經營路徑?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資訊、資源,讓我與團隊蛻變、成長?

二、2024是品牌轉折契機,目標設定後,如何避免三分鐘熱度?如何落實知行合一?

(作者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奇佳餐飲管理顧問公司 資深專案顧問)◇

◎讀者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