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北韓發射衛星越過日本沖繩,當時日本就大動作對沖繩那霸發警報,且警示用詞直接稱「疑似發射飛彈」,最終則判定是衛星。
這可突顯兩件事,一是載運衛星的火箭,可能發射模式與飛行軌跡與飛彈相似,不易在短時間內被判定,這還有待專家解答;二是在未能準確判定前,儘管資訊有落差,事先發警報提醒民眾,是可接受的SOP。
對於極權政府發射具有警示與威嚇性的飛行物,在未判定是飛彈、衛星之前,先發警報應該就是既定的流程,目的是讓國人先有準備,畢竟中共、北韓會做出什麼事,有相當高的不可預測性。
國家空襲警報攸關全體國人生命與財產的安全,本來就應該用最抗風險的高規格,所以儘管「把衛星解讀成飛彈」,這在日本社會裡也並未衍生出太大爭議。但在長期面對中共威脅的臺灣,卻無法有一定的共識,也確實有探討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