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傳統不墜

蔡楊吉 木雕刻出 歷史深意

《楊家將和李陵碑》。(蔡楊吉提供)
《楊家將和李陵碑》。(蔡楊吉提供)

文/記者葉如茵
「從討厭到喜歡,進而全身心投入,好像是註定一輩子要做這一行的。」傳統木雕工藝大師蔡楊吉,一生與雕刻為伍,投入傳統工藝,是一段奇緣巧遇,開啟了特別的人生道路。

蔡楊吉是「添薪坊」負責人,現任「台灣木雕協會」新竹分所主任,擅長佛像雕刻與古蹟寺廟之維修及建造,曾受邀參與新竹市古蹟竹蓮寺之重大維修工程,近期也投入一些個人藝術創作。

熟悉的聲音,不同的眼界

回憶起1972年,為了加速經濟的發展並擴大外銷,臺灣省主席謝東閔提出「客廳即工廠」的口號,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手工,蔡楊吉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長大的。

他的父親學了木雕技術,在家開起小工廠,生產珠寶箱、西洋棋和棋盤。讀小學的蔡楊吉,每天放學後都要幫忙做手工,用砂紙把棋子磨亮,磨到手痛,做的工作單調枯燥又不能跑出去玩,當時心裡很討厭木雕工藝。

小學畢業後,姊姊讓他到臺北中和玩幾天,一想到終於可以脫離在家做苦工的日子,他很興奮。趁著大人白天去上班,他就自己跑出去閒逛。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聽到從一間小平房裡,傳出「叩!叩!叩!」的聲音,熟悉的木頭雕刻聲,吸引了他,探頭往裡一看,有十多位師傅正在雕刻。蔡楊吉發現,他們雕的東西很美,和家裡做的截然不同。

他被吸引住,在屋外看了二十多分鐘,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傳統工藝。

後來,門內的老師傅發現他,走出來和他相談甚歡,遂收他為徒。這就是蔡楊吉學習傳統木雕的啟蒙,從此一生與雕刻為伍。他笑著說:「從討厭到喜歡,進而全身心投入,好像是註定一輩子要做這一行的。」

木雕工藝凋零,傳統變冷門

蔡楊吉說,臺灣木雕目前分為產業、創作和傳統雕刻等三類。

第一:產業
這是指相同的東西,不斷重複生產,以市場需要為導向。例如:關公、達摩、彌勒佛、觀音菩薩等木刻雕像,是臺灣民間最喜歡購買,當擺飾放在客廳,象徵發財、保平安。這樣的店很多,如:三義的木雕店和一般的佛具店。

第二創作
這是指有個人風格的木雕作品,例如:朱銘的太極系列、人間系列等。

第三傳統木雕
主要是用在建築,以早期的閩式建築為主,新竹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城隍廟和竹蓮寺,如今都已被列為古蹟。

由於60年代以後,鋼筋水泥興起,建築結構改變,傳統建築很少人蓋,市場需求萎縮,木雕匠師轉型創作或投入產業,傳統木雕就變得很冷門。蔡楊吉說,這就是臺灣木雕工藝界大概的情況。

傳統文化之美與價值

蔡楊吉說,所謂「傳統」的定義,就是把華夏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文學加在一起,透過手工的技術製作出來的雕刻品,叫做「傳統木雕」。

中國有兩部很有名的文學小說,一部叫做《龍鳳再生緣》,另一部叫做《紅樓夢》,因此有「北紅樓、南龍鳳」之說。北紅樓就是發生在河北北京的地方,南龍鳳就是發生在福建的故事,雕刻的都是引經據典的內容,也就是引用前人寫下來的書籍。

蔡楊吉說,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榜》等,都是章回小說,每一回都可以拿來當雕刻題材,所以傳統木雕可用的內涵非常多,五千年文化浩瀚、博大精深。

木雕工藝大師蔡楊吉,工作神情專注。(蔡楊吉提供)木雕工藝大師蔡楊吉,工作神情專注。(蔡楊吉提供)

用來當雕刻題材的,一定是要符合忠孝節義的故事,也就是以正面、勵志性的為主,不能用負面當題材,這些雕刻會對社會的教化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熟悉歷史故事,內化為作品

蔡楊吉說,做傳統木雕要閱讀許多歷史故事,吸收內化故事精神後,在作品上呈現出來,這是最難的,也是最有意義的。

蔡楊吉說的故事感動人心,作品又雕刻得精緻細膩,人物神韻栩栩如生,聽他的分享,宛如打開厚厚的一本本章回小說,讓人心生嚮往與佩服!

以下舉兩個故事為例:

/岳飛傳,八大錘揚威朱仙鎮/
八大錘是岳飛手下四位無敵少年將軍,各個掄雙錘,稱為八大錘,這段屬歷史大戲。

《岳飛傳,八大錘揚威朱仙鎮》。(蔡楊吉提供)《岳飛傳,八大錘揚威朱仙鎮》。(蔡楊吉提供)

故事大綱:
宋高宗紹興10年,金兀朮興兵南犯,岳飛北上抗金,岳家軍打到朱仙鎮,準備與金兵決一死戰。

金兀朮十萬兵力,佈下「金龍陣」。卻不見岳家軍蹤影,金兵解甲用飯時,岳家軍閃電般出現,殺聲四起。金兵猝不及防,待金兀朮回神時,看見岳飛帶領少年四英雄:第一金錘將岳雲,第二銀錘將何元慶,第三銅錘將嚴成方,第四鐵錘將狄雷。

八錘飛舞,所到之處,直殺得金兵血肉橫飛,金兀朮一敗塗地逃回黃龍府。朱仙鎮之戰是岳飛第四次北伐最強勢的戰役,也是遇害前的最後一戰。

楊家將和李陵碑
故事大綱:宋朝名將楊業與契丹大戰於金沙灘,楊業要求潘仁美主力部隊在陳家谷接應,結果潘仁美望風而逃,致使轉戰至兩狼山的楊業,受困李陵廟孤立無援,陷入絕境而大失所望,楊業威武不屈以身報國,頭磕李陵碑悲壯慘烈犧牲,留下千古英名。

楊家將的老令公楊業,其餘楊業的兒子大郎、二郎、三郎、六郎、七郎,皆沙場捐軀,一門忠烈。

薪傳技藝,致力推廣

蔡楊吉致力於木雕工藝之推廣,一星期開三個班,新竹市文化局的專案也有初級和進階兩班,還參與木雕夏令營的授課,估計下來一年最多上課超過180堂,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來跟蔡楊吉學習的人,有一部分是大學相關科系的學生,另一部分是木雕第二代,還有純粹感興趣來學的。

傳統廟宇雕刻之薪傳技藝,隨著時代演變逐漸消失,蔡楊吉希望能藉由工藝之家的成立,致力於推廣傳授,讓這門精緻的雕刻藝術能夠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