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人工生殖法修法惹議  生殖醫提兩觀點

《人工生殖法》修法近日備受爭議,醫師認為,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保障生育自主權,已成為當務之急,不應受到法律限制。(記者賴玟茹/攝影)
《人工生殖法》修法近日備受爭議,醫師認為,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保障生育自主權,已成為當務之急,不應受到法律限制。(記者賴玟茹/攝影)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人工生殖法》修法近日備受爭議,醫師認為,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保障生育自主權,已成為當務之急,不應受到法律限制。《人工生殖法》修法近日備受爭議,醫師認為,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保障生育自主權,已成為當務之急。(記者賴玟茹/攝影)

衛福部長薛瑞元近日透露,《人工生殖法》修法是未來最優先要處理的議題,醫師認為,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保障生育自主權,已成為當務之急。

衛福部近期將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就「同性」、「單身女性」、「代理孕母」等三類對象擴大適用於人工生殖法。近日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媽媽盟)等團體發布調查結果表示,高達7成的民眾反對,呼籲三思而後行、延後修法。

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曾啟瑞醫師表示,自己國人的醫療應由自己的醫師來照顧,基於醫療與社會需求,支持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科技。

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何彦秉也說,修法能鼓勵有生養意願的人,能夠透過生殖技術輔助,用更年輕健康的身體迎接新生命,與此同時,先天無子宮、子宮有嚴重問題等患者,生育機率近乎於零,若醫療技術能做得到,每個人的生育權就該被保障。

晚婚晚育衍生的健康議題,從醫療角度來看,也是需關注的重點,但若高齡嘗試生育,懷孕率將大幅下降,據統計,45至49歲的女性,罹患不孕症的機率是25至29歲女性的13.8倍,大於40歲的女性,每10顆成熟卵,平均僅有2成的活產率。

另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本國籍人工生殖的不孕原因,子宮方面受損佔不孕婦女的1至2成,換算全台約有5千至1萬人,這些人口可能會是需要尋求代理孕母協助懷孕的高危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