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越南蚵進口量大增 林俊憲提三大因應措施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近年國內蚵仔產量下降,進口蚵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市面上約1/5為越南蚵。立委林俊憲4日表示,接獲臺南蚵農陳情,指越南蚵近月進口量暴增。因越南蚵以往有多次驗出重金屬殘留紀錄,他已邀集相關主管機關提出三項因應措施。

據水試所統計,國產牡蠣產量逐年下降,2019年1萬9,473公噸、2020年1萬9,243公噸、2021年1萬7,954公噸,2022為1萬6,692公噸,進口量則逐年增加,其中越南牡蠣最多。

林俊憲表示,1月接獲臺南蚵農陳情,指稱因年節將至,各類生鮮食材進入銷售旺季,國產蚵卻受到進口蚵的嚴重威脅。越南蚵近來進口量暴增,因越南蚵過去有多次驗出重金屬殘留紀錄,在市場上又難以從外觀分辨,不僅可能混充國產而傷害本土蚵產業,也可能造成食安問題。

他表示,1月23日已邀集關務署、漁業署、食藥署及臺南市政府等單位共商對策,與各機關達成共識,將祭出產地標示、提高抽驗比例、每年定期召開專案會議檢討等三項措施,以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

林俊憲解釋,關於進口蚵的抽驗,根據《食品及相關產品輸入查驗辦法衛生抽驗辦法》,法定抽驗比率是20%~50%,因越南蚵以往曾有驗出重金屬紀錄,食藥署同意將抽驗比率提高至上限50%。越南蚵近年進口量已暴增近20倍,政府應該拿出最高標準為民眾把關。

他強調,除了短期措施外,要保護本土蚵產業且尊重自由貿易原則,長期做法應是建立自有品牌以及產地查核標示機制。他已經要求利用DNA定序解決肉眼無法辨認產地問題,也會持續與漁會合作,為消費者建立起臺灣牡蠣品牌意識。

林俊憲表示,他關注進口牡蠣問題多年,2021年還向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當面質詢此議題。貿易自由化衝擊農漁業是事實,但隨著消費者意識提升,保障本土農漁業思維應該轉變,轉而協助本土產業建立品牌,以及在法規標示上與進口做出明確區隔,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利,選擇支持臺灣農業,才是長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