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Bel是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一家公司的營運經理,也是一名基督徒,喜歡研究比較宗教學和不同信仰體系。他說看完此文第一個反應是,覺得跟自己的信仰很接近,只是「用詞不同,對事物名稱和標題叫法非常不同。」
李大師指出人在最苦的環境中才能修煉,才能消去罪業,提升自己。Le Bel對此非常認同。「這跟我產生共鳴,因為在最艱苦的地方長大,你才能經歷好的和壞的。」雖然西方信仰沒有「業力」概念,但他理解並贊同本文「善惡有報」的道理。
Le Bel說,《為甚麼會有人類》還有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地方,那就是注重精神概念,而不是像很多宗教社團那樣把個人的故事混合在一起而引發人在情感上的反應。
「我認為情感反應不會持久,你可以對演講做出反應,做一些事情,但這些情感終究會結束。」他說,「當你對一個信念做出反應並接受一個信仰時,它會變得持久。」
他佩服這篇文章對信仰體系的理性闡述,「我欣賞此文把重點放在信仰體系上⋯⋯對如何做好人以及我們作為人類的解釋。」
Le Bel認為,李大師文章對所有讀者都有益處。他說:「文章提供了討論的基礎,發人深省,讓我們能夠分析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這篇文章真的帶來了人們非常、非常需要的觀點,尤其對美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