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擺脫過去幾年嚴重虧損的狀態,據金管會在2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2月底整體壽險業海外投資總額攀升至新台幣22兆1480億元,創史上次高。
去年美債殖利率狂飆,加上新台幣升值,壽險成重災區,不過如今情況出現好轉,據金管會公布壽險業資金運用最新概況,2月底壽險業含國際板債及外幣保單在內的海外投資總額改寫史上次高,月增0.7%,占可運用資金比持平於69.4%。
金管會分析,主要是2月壽險業持有海外股票帳列金額上漲,加上新台幣兌美元續走貶所導致。
值得關注的是,壽險業現金水位呈現下滑,2月底壽險業持有國外現金部位降至3,583億元,月減385億元,減幅9.7%;持有國內現金部位降至3,463億元,月減301億元,減幅近8%,合計壽險業持有國內外現金7,046億元,為近2個月新低。
另外,國內壽險法規較為嚴謹,日前有2家壽險透過歐洲商會向金管會提建言,希望放寬特定法規。
其中一家外商壽險業者說,金管會針對壽險業申請配息有訂定一定財務標準,但並非符合標準後,申請配息金額即可全額過關,金管會經個案審酌後,多半還會再打折才放行。
業者說,希望金管會可考慮細緻化訂定現金股利發放審核標準,除了RBC及淨值比外,甚至可要求接軌ICS試算等,若達標即可發放,縮小行政裁量權,以降低盈餘匯回母集團變數。
媒體引述壽險高層的看法,提到外商壽險此項建言,恐怕不易過金管會這關,主因保險業經營環境複雜,且又正逢接軌新制關鍵期,近年外商壽險經營不錯,積極爭取盈餘匯回母集團,但監理機關考量對保戶長遠承諾,一旦外商壽險將高比例盈餘匯回母集團,但又因大環境變化需要充實資本,屆時母集團若不支持,將會產生問題。
對於前述議題,金管會則回應,相對本國壽險,外商壽險公司相對容易達到申請配息的清償能力門檻,不過金管會除了對RBC及淨值比訂定原則性指標外,還有訂定內部審核表去審酌,主要考量均是為了壽險業健全經營,保留行政裁量空間有其必要性。
金管會並沒有公佈壽險業的申請配息標準,有媒體報導,據瞭借,金管會關注的指標,包括: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及淨值比,且標準會較法定最低門檻來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