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高市騎樓高低難走 議員籲闢人行道

高雄市騎樓的高度落差大。(記者袁世鋼/攝影)
高雄市騎樓的高度落差大。(記者袁世鋼/攝影)

【記者袁世鋼/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自2009年起推動騎樓整平計畫,但截至2020年底改善長度僅約10公里。為降低實施難度,市府2021年改以「順平」方式繼續推動。雖然2023年爭取到1,800萬元經費,但迄今未有進展。市議員認為,就算是「順平」,身障族群仍然難以通行,建議應直接另闢無障礙人行道。

騎樓高低不平是普遍現象,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認為有三大原因,包含早期老舊社區排水不良,居民為避免淹水而自行加高;或是商家業者為維護店面整齊寬闊,以加高方式阻擋機車違停;還有市區道路在養護過程中,造成實際高程變動,使建物比路面或人行道還低,住戶被迫加高騎樓以防沙土、垃圾或雨水傾入室內。

雖然市府自2009年起推動騎樓整平計畫,但由於騎樓產權為私有性質,施作前須取得所有權人同意,即始是在同意率較高的街廓仍會遭遇不同意者抗爭。工務局表示,市府2021年改以「順平」方式繼續推動,與過去整條騎樓打掉鋪平的做法不同,僅針對局部高低差施工,以踏階或斜坡處理戶與戶之間的較大高低差,對住戶影響較小,所需經費也較少。

市府今年度已向中央申請到1,800萬元經費,將優先在三民區、新興區、鳳山區的鬧區持續推動騎樓順平。雖然「高雄市政府執行騎樓順平工程作業要點」明定「騎樓未與鄰戶或鄰接地平面順平者,主管機關得視都市發展需求,指定路段編列預算,統一重修,無須取得建築物所有權人同意書」,但工務局坦言,目前仍在溝通中,還未執行。

議員:執法、獎勵軟硬兼施

「有的是風水的問題」,高雄市議員黃柏霖表示,有些民眾考量風水,騎樓一定要比別人高,造成一條騎樓就有7、8個不同高度,造成行人的不方便,實在沒道理。工務局應建立一套規範並強勢執法,讓民眾知道不能任意加高。以山坡地亂葬崗為例,若未經申請,葬下去還是要挖起來,或是以鼓勵方式,盡快讓騎樓通順。

私自墊高騎樓並非無法可管,依《市區道路條例》規定,「市區道路兩旁建築物之騎樓地平面,因擅自改建致不合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或造成阻塞者,主管機關應以書面通知該建築物所有權人限期於2個月內改善,否則可處5千元以上、2萬5千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月連續處罰。

「順平」未能達到無障礙標準

然而,高雄市議員陳麗娜指出,就算是騎樓能夠「順平」,對身障族群來說還是困難重重,因為騎樓不只是戶與戶之間有高低差,連一個路口兩側的騎樓也不同高度,導致身障朋友常常需要繞道至馬路上,被迫逆向而行,相當危險。高雄市整體交通的無障礙狀況非常糟糕,尤其是騎樓,甚至有部分人行步道也沒做斜坡道,市府在這方面缺乏大方向的政策。

「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不要用騎樓。」陳麗娜認為,身障族群在人行道上通行應該會比較好,因為騎樓沒辦法整平,改成順平也沒辦法形成真正的無障礙空間。有學者認為,騎樓的存在是因為沒有人行步道,既然騎樓的無障礙功能非常低,建議市府捨棄騎樓,直接另闢人行道,統一規定每一條馬路上都鋪設人行道,讓所有人都能安全的走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