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美重塑全球供應鏈 亞洲經貿版圖快速改變

圖為洛杉磯港的貨櫃船(Frederic J. Brown/AFP)
圖為洛杉磯港的貨櫃船(Frederic J. Brown/AFP)

【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本週提高一批中國商品的關稅,包括鋼鐵和鋁、半導體、電池、關鍵礦物、太陽能電池等,這是美國重塑全球供應鏈的努力之一。在美國推動下,亞洲貿易版圖正發生變化,未來東亞貿易可能不再以中國為中心。

自2018年以來,兩任美國政府先後發起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希望打擊中共的不當競爭行為,並試圖將中國排除在先進科技供應鏈外。

在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台灣對美出口快速成長。今年4月,台灣對美銷售額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81.6%,創下歷史新高。在2024年前四個月,台灣對美出口創24年同期新高,且對中貿易正持續萎縮,創22年新低。

這種消長也發生在韓國、日本身上,兩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也增加,對中國出口額卻減少。

目前投資流也發生變化,全球企業開始增加在東南亞、墨西哥等地的投資,以規避美國對中關稅。台灣、韓國和日本的企業也陸續在美國建廠,以爭取美國對科技業的補貼。

這些經貿變遷,迫使生產設施從中國遷往對美國更友好的國家,促進全球供應鏈重整。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經濟學家阮貞(Trinh Nguyen)告訴彭博社:「這個遍及整個地區的現象,反映了美中貿易戰和投資戰,我認為這個現象會加速發展。」

如今,外國企業已越來越不願意在中國擴張。在最新調查中,只有13%的在中營運歐洲企業表示,中國是其投資目的地首選,這數字還不到2021年的一半。

與此同時,來自日本的新投資自2021年來也一直下降。最新調查顯示,在中日企經營狀況困難重重,約有50%的企業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將惡化,遠高於去年年底的37%,大部分日企都不打算增加對中投資。

在中共政策補貼之下,中國電動車產業鏈迅速膨脹,目前已有二百多家電動車製造商,造成產能過剩。中國車廠瘋狂的價格戰,也促使外國車廠減少在中國的生產與投資。

韓國的現代汽車集團在銷量大幅下滑後,已賠本出售其在重慶的工廠。三菱汽車也決定退出中國,結束在中國的生產。本田汽車為了因應銷售下滑,本週徵求自願離職人員,目前已有約1,700人自願離職。

台灣也大幅減少對中投資,出口訂單表明,美國一直是台灣製造業成品的主要消費國,只不過中間加工過程往往會經過中國。但最新數據表明,台灣的出口開始完全繞過中國。台灣在中國的新投資也急劇下降,從2010年146億美元(約新台幣4,700億元)的高峰,降到去年的30億美元。

這些現象表明,在COVID-19疫情和川普開啟美中貿易戰後,全球供應鏈正快速重新布局。

中企利用第三國規避關稅 美密切關注

目前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的關稅,正迅速增加在東南亞、墨西哥的投資。包括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內,許多拜登政府高官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此事。

雷蒙多週三向美國參議員表示,商務部正關注中國廠商想在墨西哥組裝汽車的消息。她表示,將盡力讓中企無法規避美國關稅。「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確保中國不會利用墨西哥來規避這些新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