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節日,如剛剛過完的端午節,除了粽子之外,也有應景調配平安香方,向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致敬。屈原在他的作品《九歌‧山鬼》篇,引用了十多種芳草植物,屈原藉美人與香草,寄託賢者不見用於君主的憂傷。可見屈原在那個時代是個時尚型男,香草植物在生活當中處處可見,他身上每天都是香噴噴的味道。
屈原因為無奈楚王聽信奸臣的話,而投汩羅江自盡。王馨慧表示,「敬屈原」的香方,內容物包含辛夷、香茅與薄荷等草本類植物,以及地門檀香、伊利安沉香、龍柏與肖楠等木質類植物。七種香材自由調配,共計100毫升。因為草本類植物在煉製過程容易散失香氣,所以香方必須摻進木質調植物來維持香韻。
她透露,草本植物通常具有清新舒爽的氣味,可視為高潔清亮的品格象徵;而木質植物香氣沉穩深邃,可代表屈原所處社會環境帶來的沉痛心境。屈原在詩篇中,常流露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社會現實的沉痛感受,因此將草本植物和木質植物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全面表達他的複雜情感和品格特徵,既有高潔清亮的一面,又有沉痛憂慮的一面。
|調香就是跟自己對話|
王馨慧接著表示,調香攪拌的過程就是跟自己對話的過程,不管自己怎麼樣都去接納。例如:攪拌的時候,逆時針是在清理,把負面的清理出去;順時針是在收納,把正能量收納進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批評自己,很努力的找答案;但這時候不管做什麼動作或什麼事情都無關對錯、無關好壞,也沒有所謂的批評,只是善待自己,好好陪伴自己。
根據日本科學家江本勝研究,良善的訊息可以產生美麗的水結晶。在香粉攪拌的過程中,王馨慧說,大家也可以念自己喜歡的祈禱文,如「對不起」、「請你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等,如此製作出來的香也會有所差異。
|優雅理灰 開溝燃燒順暢|
因為大部分品香使用的香灰,只是為了作為底灰使用,所以聞香杯(香爐)是小型或迷你型的。王馨慧說明理灰的步驟,首先把香灰倒進聞香杯中,而理灰就是指鬆灰,將空氣釋放進香灰中有助於燃燒,最後再撫平它。理灰像是小和尚掃地,優雅的動作是在修身養性。
理灰後必須整理好香案,找一塊漂亮的布鋪在桌面上,大小不拘,然後如同西餐的擺設,聞香杯在左邊,工具在右邊。接著再進行開溝,將香灰用灰押往下壓一個長溝,深度約一公分,然後將香粉填入溝中,隆起的部分可以稍微推平,讓香粉的溝變細,最後用灰押稍微壓平,使香粉燃燒更順暢。
|點香祕訣:日本檜木香|
王馨慧表示,點香的祕訣在於使用日本檜木香,挑選比較粗的,因為太細不容易點燃。點香時可以把香置放在燭火頂端,引燃後一直放著直到下面的粉燃燒後,香才可以離開。
王馨慧說,比較特別的是,火還沒熄滅之前可以觀火,觀火和觀煙也是香道很重要的部分。很多人以為香道只是聞香而已,事實上並不是,火在熄滅的瞬間煙才會出現,所以也可以觀煙。她提醒,香點燃以後不要馬上品聞,要等待10~15秒之後的味道比較漂亮,再來品聞。
|禮敬→品玩香粉→起爐→聞香→禮敬|
王馨慧邊示範邊介紹,「一開始先禮敬,感謝所有的這一切來到我們的面前,因為香不管是野生還是人工的種植,或是採收、整理、運送及製香等繁複的過程,都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感謝它的到來,只是為短暫服務我們,這是它一生最重要的使命。」
禮敬完畢,她建議可以品玩香粉。用手摸一摸香粉,看是粗的還是細的,然後品聞它的味道,頭往右邊轉呼氣,轉回來再吸氣。此時,如果嗅覺比較敏銳的可以試著感覺味道的成分,或是不敏銳的純粹品玩味道也是很好,甚至可以觀賞粉末的顏色和形狀。結束後再放置回席面。
正式品香從起爐開始。她示範說,一手托爐,另一隻手則是遮著讓煙比較集中。可是日本香道遵從唐朝的隔火熏香法,他們只聞香味但不會看到煙,所以為了讓氣味更集中,必須用手遮住香爐的口徑。尤其,香爐距離身體的遠近與個人呼吸的敏感度有關,如果不敏銳的可以湊近一點;相反比較敏感的則稍微放遠一點。
她說,在品聞香的時候,要正面吸氣,再轉頭吐氣,總共三個回合。隨後托爐在腹部或腰部一段時間,這時可以如同前面的調香過程,跟自己對話,或是什麼都不做,靜靜的陪伴自己。最後則是禮敬,感謝剛剛所享受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