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運載火箭,週四是它第四度測試,全程歷時65分鐘。SpaceX的長遠目標是打造可重複使用的衛星發射器和月球著陸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表示,週四的測試進一步推進人類重返月球的目標。
星艦於週四上午7時50分從位在德州波卡契卡(Boca Chica)的SpaceX私有「星際基地」(Starbase)發射升空。發射時,強大衝擊波穿過墨西哥灣沿岸的晨霧。
超重型火箭助推器(推進器)在74公里的高度與星艦分離,星艦點燃了自己的引擎,進一步向太空飛去。與此同時,超重型火箭助推器在發射後約8分鐘,成功落在墨西哥灣。
在太空中,SpaceX的直播顯示,配備攝影機的星艦以每小時2萬5,750公里的速度滑行,高度約為200公里,在繞地球半圈後,成功重返大氣層,墜入印度洋,驗證其可重複使用的能力。
星艦之前的三次測試都以爆炸或解體告終。2023年4月,該火箭首次發射,在離地面約40公里處爆炸,11月的第二次嘗試在進入太空後爆炸。今年3月第三次試飛,火箭飛得更遠,但在印度洋上空約64公里處,重返大氣層時解體。
馬斯克:史詩般的成就
在週四的試飛中,這款火箭實現多個⾥程碑,包括星艦太空艙以極音速重返大氣層時,抵禦了極端高溫,及太空艙和助推器均成功「濺落」(splashdown)。這也是超重型火箭助推器與星艦分離後,首次成功在海面「濺落」。
與此同時,星艦太空艙成功進入軌道。發射後約50分鐘,星艦被操控再入大氣層,星艦通過大氣層時,極端溫度使飛船周圍出現色彩鮮豔的電漿堆積,呈現橙色、紅色、藍紫色和綠色等顏色。
SpaceX的星鏈(Starlink)衛星使再入期間的畫面可以持續直播。在降落前的最後一個階段,星艦重新點燃發動機,使機身與海平面垂直,就像在地面或月球上著陸一樣,然後濺入印度洋。
SpaceX的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在X上向團隊道賀,「雖然丟了許多瓷片,襟翼受損,但星艦一路成功,在海洋中軟著陸!恭喜@SpaceX 團隊取得了史詩般的成就!」星艦重返大氣層是此次任務的最大目標。
星艦太空艙的部分表面覆蓋著黑色小瓷片,以抵禦穿越大氣層時遇到的極端高溫。
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也在X上分享了一篇慶祝此次試飛的貼文。他寫道,「祝賀@SpaceX星艦今天早上成功試飛!我們離藉由阿提米斯(Artemis)計畫讓人類重返月球又近了一步,然後再展望火星。」
星艦的設計比SpaceX主力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更便宜、更強大,代表該公司主導的衛星發射和太空業務的未來。NASA將在未來幾年內使用星艦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目前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太空艙定期幫助NASA載運太空人,往返於國際空間站,該太空艙由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
NASA計畫在2026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與計畫在2030年前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中共競爭。目前還沒有民營公司將人類送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