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小baby綜藝摔超萌? 竟是「鴨母蹄」扁平足

剛出生到兩歲前的嬰幼兒,腳掌有肥厚脂肪,腳骨未發展完成,肌肉韌帶沒彈性,足弓自是扁平,經常步態不穩、跌倒。如果六歲後未改善,就需要注意足部發育問題。(123RF)
剛出生到兩歲前的嬰幼兒,腳掌有肥厚脂肪,腳骨未發展完成,肌肉韌帶沒彈性,足弓自是扁平,經常步態不穩、跌倒。如果六歲後未改善,就需要注意足部發育問題。(123RF)

文/記者廖素貞
臺語俗稱「鴨母蹄」的扁平足,形容腳內側足弓比正常人還要塌陷,腳掌就像鴨蹼一樣貼服在地面上。剛出生到兩歲前的嬰幼兒,腳掌有肥厚脂肪,腳骨未發展完成,肌肉韌帶沒彈性,足弓自是扁平,經常步態不穩、跌倒。如果六歲後未改善,就需要注意足部發育問題。

小明是一名國小新生,在學校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有扁平足,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屬於柔軟型的扁平足。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醫師張竣凱表示,所謂的「扁平足」。扁平足,又可區分為屬於骨頭有問題造成的「僵硬型扁平足」,或者是一般常見的「柔軟型扁平足」。

若是僵硬型的通常需要骨科醫師進一步評估骨頭的狀況,而大多數的扁平足都是屬於柔軟型扁平足,指的是在沒有承重的狀況下是有足弓的,但當身體的重量加上去後,內側足弓就消失了。

而足弓的形成其實與肌肉韌帶有相關,因此年紀很小的幼童肌肉韌帶還尚未發育完全時,足弓相對也就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撐,隨著年紀增長,足弓也才會跟著慢慢發展出來,多數人在大約6歲以後才會發育完全。

張竣凱醫師建議,足弓的形成,需要靠肌肉韌帶去幫忙拉提,因此針對孩子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去協助相關的肌肉訓練,達到幫助足弓形成的效果。(成大斗六分院提供)張竣凱醫師建議,足弓的形成,需要靠肌肉韌帶去幫忙拉提,因此針對孩子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去協助相關的肌肉訓練,達到幫助足弓形成的效果。(成大斗六分院提供)

張竣凱指出,足弓在行走的過程中,就扮演著類似避震器彈簧的角色,在踩地的過程中會提供一個緩衝的力量,而當腳要往前進時,就可以回彈提供一個往前推進的力量,因此可以幫助我們在行走過程中減低能量的消耗,足弓塌陷承重與緩衝力變差,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會說扁平足的人相對行走不耐久的原因之一。

張竣凱建議,就像前面提到足弓的形成,需要靠肌肉韌帶去幫忙拉提,因此針對孩子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例如:墊腳尖、墊腳跟,去協助相關的肌肉訓練,達到幫助足弓形成的效果。至於常見的扁平足鞋墊,在部分研究顯示是並未能將病患的足弓從無變有,但相對的它可以達到改善行走過程的力學表現,因此對於有疼痛症狀的病患也可以有一些程度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