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防人頭戶、炒房 新青安即起每人限貸一次

即日起,新青安貸款限定一生一次,新貸戶必須簽署自住切結書。(記者林仕傑/攝影)
即日起,新青安貸款限定一生一次,新貸戶必須簽署自住切結書。(記者林仕傑/攝影)

【記者張原彰/台北報導】行政院會27日通過財政部所提的「新青安貸款推動成效及優化措施」,除要求落實貸前徵審、貸後管理及稽查、新戶簽結自住切結書之外,也對新青安的申貸次數設定上限,限制每人只能申貸一次新青安,即起生效。

行政院在2023年8月推出新青安貸款方案,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底止,已核貸5萬7,980戶。不過,近期屢傳新青安衍生出轉租、人頭戶等問題,遭質疑是助漲房價的元凶之一。

財政部上週與8大公股銀行討論強化新青安管理措施。行政院在24日邀集國發會、財政部、央行、內政部、金管會等相關部會首長,再開新青安全面檢討會議。

財政部27日在行政院會報告「新青安貸款推動成效及優化措施」,並經行政院通過,包含修正新青安貸款原則,在2023年8月1日以後經銀行核貸本優惠貸款者,自2024年6月27日起,不得再次申貸本優惠貸款。

新貸戶須簽自住切結書 違規追回補貼

另外,還將落實貸前審核,審視是否屬投資客,如:短期內有連續買進賣出、人頭戶及出租等可能的態樣;並落實銀行公會「防範投資客炒房及人頭戶申貸機制」規定。

在強化貸後管理及稽查部分,包括:建物謄本查核,檢視是否有所有權不得移轉之預告登記、設定次順位抵押權予第三人等;不動產購價回查;貸後繳款查證機制。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27日主持政院會後記者會轉述,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政府推動居住正義、打擊炒房,照顧年輕人的方向不變,但也絕不坐視破壞房市交易秩序的亂象,請內政部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針對炒作房價等各種手法,澈底清查利用新青安貸款誇大不實推銷,或是刻意揪團團購的情況。

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說,即日起,將對新貸戶徵提「自住切結書」,若有轉租等違反規定行為,就終止利息補貼,須返還自違規事實發生日已撥補的補貼利息,並重新核定貸款條件,包括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寬限期延長至5年等會被取消。舊戶的部分,針對貸後管理依個案情形,依規酌情處理。

人頭戶稽查 行庫盤點高風險案件

阮清華說,按照統計資料,在5萬多的新青安承貸戶中,有超過一半的比例貸款年限在31至40年之間,代表這確實有減輕民眾負擔的效果。

他說,房價上漲有很多的因素,包括:台灣經濟面與基本面不錯,還有產業發展與資金氾濫、預期心理等問題,而新青安的占比非常小。雖無法完全說新青安沒有助漲房價,但還是透過調整方案,讓它用在刀口上,幫助真正該幫助的人。

關於人頭戶的稽查,阮清華說,銀行公會列出15項樣態,包括貸款時有第三人陪同、當事人無法說明買房資金來源、仲介或建商協助申貸等,若發現有相關人頭戶的情形,將依規定按事實發生日追討利息補貼。目前要求各行庫盤點高風險案件,正在查核當中,後續將進一步稽查人頭戶。

打房組合拳 促多屋投資客出脫資產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政府願全面檢討新青安貸款措施,有望導正近期房市炒作風氣,但有賴政府、銀行雙方未來全面勾稽把關。

她說,政府針對「新青安」新規,適逢央行日前理監事會議宣布第六波房市管制措施,同時調升存準率一碼來限縮銀行銀根,加上7月即將上路的「囤房稅2.0」,自新政府上任以來的一系列打炒房「組合拳」,有機會讓多年前置產多戶預售屋的族群近期交屋將面臨核貸成數不足,極可能將手上資產脫手以降低槓桿壓力,有望舒緩房市略顯供不應求的窘境,但此類物件研判仍僅限部分區域。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自去年8月政府端出「新青安」方案後,首購、年輕族群買盤帶起自疫情以來的新一波多頭,但房市火熱也刺激投資、置產族群紛紛出籠,引起政府關注,才有此次「新青安」新策出現。

徐佳馨補充,此次「新青安」限貸一次的新政,確實會讓補助貸款機會更為有限,將吸引真正自用的年輕、首購買盤,但也不乏可能出現部分民眾因預期房價高漲,認為自己未來也不可能買房,而甘願淪為市場投資客人頭,所以新政是否奏效,還有賴銀行、政府雙方審核與勾稽時嚴加把關。

除了人頭戶、投資客可能受衝擊之外,還有一族群可能受到衝擊,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已申辦過新青安的換屋族,再購屋時便不能辦理新青安優貸,必須另外尋找其他民間的貸款方案,可能因而須承受較差的貸款條件。

業者:下半年有3顆政策變化球

上半年的房市氣氛活絡,至於下半年的情況,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認為,須從政策面關注「三顆變化球」,首先須留意「新青安檢討力道」,若官方後續查核積極且放貸從嚴,申辦熱潮有機會逐漸退卻,降低政策對市場的支撐力道。

其次是「央行管制擴大」,6月央行Q2理監事會議祭出的第六波信用管制,僅限縮六都及新竹縣市的第二戶貸款成數,並未如外界預期擴大管制範圍;但下半年還有兩次理監事會議,不排除央行進一步擴大管制的可能性。

第三則是「囤房稅汰弱留強」,今年7月囤房稅2.0正式實施,建商餘屋及多屋族面對稅負加壓,可能盤點手中資產汰弱留強,尤其是房屋稅基高的豪宅,面臨市場盤整的風險將遠高於低總價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