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青少年染性病創六年新高 疾管署分析三原因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據疾管署數據顯示,去年13到18歲青少年的淋病和梅毒病例,創下6年新高,其中淋病增加2.5倍,梅毒增加2.2倍。疾管署認為,歐美同樣也有增加趨勢,主要傳播途徑為不安全性行為。年輕個案成長研判與性行為年齡下降、交友軟體,或網路發達可快速聯繫等有關。

據統計,國內淋病從2018年的4167例增加到去年8204例,創下近6年新高,其中13至18歲年齡族群增幅最大,從2018年的191例到去年增加到667例,成長2.5倍。

梅毒方面,也從2018年的7777例到去年增加到8277例,創下近4年新高,其中13至18歲從2018年的81例增加到2023年的262例,成長2.2倍。

疾管署表示,梅毒常見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皮疹等,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晚期則會出現「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或「神經性梅毒」;此外,孕婦感染梅毒未接受適當治療,梅毒可透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導致胎兒死亡或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結果。

至於淋病方面,常見症狀包括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女性感染後大多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造成不孕,也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外的感染,如直腸、咽喉部的感染、淋菌性結膜炎等。

梅毒和淋病都是經由皮膚、黏膜和血液傳染的性傳染病。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國內淋病、梅毒疫情增加,歐美也有相同的趨勢,主要傳播途徑為不安全性行為,推測可能是新冠疫情趨緩,民眾性活動及就醫行為增加,進而使篩檢、通報量上升。

至於年輕族群增幅較高的原因,曾淑慧認為,應是人數少造成看起來較多,年輕個案成長研判與性行為年齡下降、交友軟體,或網路發達可快速聯繫等有關。

目前正值暑假期間,曾淑慧也呼籲,享受假期之餘,也別忘保護自己,預防性傳染病就是要做好防範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與及早就醫診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