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解讀中共三中全會 學者:將由習式改革主導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中共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並公布5千多字的會議公報。兩岸關係專家分析,這次三中全會與以往不同之處,首先是「重安全大於經濟」,其次是「重社會主義大於市場經濟」,並以中共黨魁習近平上任後的改革開放為基準,「習式改革」會是未來重點。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日舉辦「解析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表示,過去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還有很多鄧小平、胡錦濤的影子,有很多市場的影子,但這次三中全會提到所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其實就是「習式改革」。

他表示,2013年的三中全會,中共說要把市場放在決定性位置,但十年來市場的位置反而越來越弱,尤其在中美貿易戰之後,中共黨中央把安全放在優先,監管反而越來越多,即使有提到開放市場的文件,但仍依照習近平想要的方向發展,所以不用期待這次三中全會,會把市場經濟的國家管制放得更鬆。

他說,從公報內容顯示,重點在「大立」而非「大破」,內容提到要建成「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從時間點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實踐改革目標是2020年,給了7年時間,但這次只給5年時間,也就是2029年就要完成改革任務,所以當前中共官場壓力特別大。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則表示,這次公報有許多矛盾性論述,可以看到有些論述「正面講反話」。他以談到深化改革的段落為例,提到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等思想,「市場是很敏銳的,要能在市場裡面找到機會、找到安全的環境跟氛圍,如果被政治或安全概念破壞,會不會對市場產生一種傷害。」

此外,公報中的主軸為「中國式現代化」,陳德昇質疑,究竟是政治口號還是功能性導向的政治藍圖,是關注的重點。但可以從公報中看到對西方觀點、理念和文化是排斥的,而在建構來自中共領導甚至黨利益的體系來維護政權的功能意義,還是比較鮮明的。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說,一直以來三中全會主要談經濟議題,但這次「經濟」只有出現約22次,看起來是歷次公報中最少談到經濟的。相對之下「安全」出現16次,在歷次三中全會公報中沒有用過到這麼高,突顯這次三中全會重視的是「頂層設計」的中長期戰略部署,不僅針對外界關切的經濟面向,而是包含更廣層面治理議題。

張五岳說,中共過去談改革開放,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國際的格局,並稱中國一定要善用國際和平發展的格局,但如今中共總結過去十年經驗,認為國際格局未必是和平跟發展的。

他表示,如果有人認為三中全會能對目前中國民眾和外界關注的股市、匯市、經濟措施等經濟指標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基本上是要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