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研究團隊近期研究結果顯示,龍眼樹上的龍眼雞成蟲數量,於冬天及夏天急遽降低,前者是因為成蟲往上攀爬至龍眼高層樹冠躲藏越冬,以至不容易監測;後者則因成蟲飛離龍眼樹,轉移至烏桕樹上交配產卵所致。
研究團隊進一步指出,龍眼雞的幼期個體(若蟲)不棲息於龍眼樹上,導致若蟲很少被發現;若蟲喜歡聚集於烏桕,並在烏桕樹上羽化。研究發現,除了全面了解龍眼雞的基礎生態,也有助於擬定龍眼雞的防治策略,以及更精準的預測牠在臺灣的地理擴張範圍。
太麻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孟豪指出,目前在臺東尚未發現龍眼雞入侵,但仍應對東部地區的本土生態持續進行有系統調查,隨時掌握最新資訊,以即時因應變化。
目前在臺東地區甚至太麻里中海拔山區,已發現與龍眼雞親緣關係相近的蠟蟬種類——臺灣錐頭蠟蟬。林試所研究團隊也將陸續針對本土種類如渡邊氏東方蠟蟬、臺灣錐頭蠟蟬等進行研究,以便推測入侵種昆蟲對本土生態的衝擊。
太麻里研究中心主任黃俊元說,近年來透過監測臺東地區的入侵種昆蟲,以及調查與入侵種相似的昆蟲種類等方法,對入侵種昆蟲的分布及對當地的影響,已有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