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手塚真從小就喜歡電影,10歲時立志成為一名導演。他的父親、也是知名的漫畫家手塚治虫告誡他:「電影的世界很殘酷,不要輕易放棄!」手塚真23日受邀前來台灣參加2024亞洲日舞影展大師論壇,他的開場白引發台下諸多電影工作者的共鳴,他說,遇到挫折,總覺得有來自上天的聲音勉勵他持續創作。
手塚真與岡野玲子也是著名漫畫《陰陽師》作者也一同來台出席活動。手塚真說,他來台北無數次,他真的很喜歡台灣,「好喜歡這個國家,這絕對不是浮誇的說法,我不是單純的讚美,不是一個客氣話,是我的真心話。」手塚真說。
開講前,手塚真先播放歷屆作品的預告片外,還帶來最新完成的短片集錦,短片目前僅在日本的藝術院線播放,尚未釋出線上版權,他很期待臺灣的藝術院線也能上映,一如他的過往作品皆能在台播映。
手塚真說,日本有三種型態的電影,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動畫,這種動畫電影非常非常多,其實在日本幾乎動畫就代表的一切,日本民眾非常瘋狂的喜歡動畫。其次是比較大的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出自一些出名的小說或是原著,會請著名的演員演出,觀眾也是慕名演員前來觀賞電影,「日本觀眾看電影其實不在乎內容,主要是看誰演,如果沒有出名演員演出,基本上不太會去看電影,這是日本非常特殊的情況。」
第三種則是獨立製片的電影,一般稱Indies Movie,手塚真說,像他這樣的電影作家做一些企畫,籌措一些資金拍片,沒有太多預算,規模也不大,不過在全球比較受好評的基本上都是這些獨立製片的電影。
手塚真提到,電影導演在日本的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他開玩笑說,電影上映時介紹演員上台的場合,中間是最出名的演員,其次是年輕演員,導演都安排在最邊的角落,說白了,導演只是插花的,當陪襯的。
手塚真的第一部長片作品「星辰兄弟傳說(星くず兄弟の伝説)」,得益於日本泡沫經濟時期,企業有充裕的資金可以運用,因此拿到某家百貨公司的投資。手塚真說,在日本沒有電影科系,沒有打下電影基礎的機會,就必須學電影製作,開始拍片,其他的就得靠自己想方設法找資料、自我學習,這種方式跟江戶時代以來的陋習「丁稚奉公」是一樣的,菜鳥新人只能當廉價的勞工,跟在老闆或前輩的身邊被使喚、偷師學習。
手塚真認為自身的創作養分多來自歐洲的藝術電影,尤其是早期的黑白或無聲電影,他認為電影有兩大表現方式,一是盧米埃兄弟(frères Lumière)將現實生活搬上銀幕,另一個則是喬治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將奇幻的想像拍成電影。雖然手塚真自認偏向梅里葉一派,但他也偏好模糊現實與非現實的界限,希望每個世代能從他的電影得到啟發。
比起「電影導演」這個身份,手塚真更常自稱為「視覺主義者(Visualist)」,在發展故事腳本之前,他的腦海中會先浮現場景畫面,像是靈感般倏然出現。手塚真說他已經拍了40年的片子,各式各樣的內容,但他對於電影還是不懂,他每次拍片都會問自己,「電影到底是什麼?到底要怎麽呈現?觀眾要看到什麼才算是好電影?」他天天思考這些問題,希望拍出好電影。
至於如何面對創作過程的挫折?手塚真說,每個作品都有高低潮,心情也會有不順遂的時候,有時很想就地放棄,有時要砍掉重練,「有時一早起床,想到要面對整天的拍攝,心情就沈到谷底」,但這個作品必須完成,縱使電影生涯總會起起落落各種挑戰,總覺得有股來自上天的聲音要求自己繼續製作電影,這也是他熱愛電影繼續創作的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