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攝影大賽邁入第八屆,分為人物、地方、自然、星空、生態環境、青少年六個組別,大賽評審由國家地理著名生態攝影師提姆.雷曼(Tim Laman)、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陳郁文,以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共同擔任;星空組為國際星空攝影名師Babak Tafreshi、香港星攝名師不動明王(Vincent Cheng),以及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王為豪博士共同擔任。
在星景類別中,評審更傾向選擇自然紀實的影像。國際星空攝影名師Babak Tafreshi介紹:「今年的冠軍作品是一張單次曝光的照片,捕捉到一顆明亮的彗星和閃電,這是一個獨特的瞬間,即使照片在技術上有些許瑕疵(如曝光過度的雲層),但在紀實攝影中,這種瞬間的記錄比技術上的完美更為重要。」
鑑於去年媒體揭露的「拍鳥產業鏈」問題,今年大賽恢復了鳥類攝影作品的收件,並強調了攝影倫理的重要性。參賽者須簽署友善拍攝的「鳥類生態攝影十大準則」,包含不隨意散布稀有鳥類棲息位置、不捕捉或綑綁、不驚擾、不餵食、不播放鳥音、保持距離、不使用無人機、不使用閃光燈直射、尊重鳥類棲地、不移動或移除巢位周圍的任何東西。
8月24日頒獎典禮當天,也特別邀請到國際鳥類攝影權威提姆.雷曼發表專題演講《鳥類星球:攝影之旅》。提姆.雷曼為野生動物攝影大師、電影製片人和野外生物學家,他最著名的代表項目,包括在新幾內亞記錄天堂鳥,作品帶來突破性的物種研究成果,《我們的星球-叢林》(Our Planet – Jungles)則獲得2019年艾美獎最佳攝影提名。
1888年創刊的《國家地理》雜誌至今已有136年歷史,致力於以影像記錄人文與生態故事。「國家地理雜誌臺灣攝影大賽」為臺灣的攝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通過影像講述生態環境保育的重要性,並讓全民能透過不同的視角,看見臺灣美麗的陸海空影像,並感受到影像背後所傳遞的永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