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副教授盧政鋒表示,美中戰略競爭趨於明確、激烈發展,儘管有兩國領導人的相互確保負責任的管理此一強權競爭,雙方高層決策官員也展開往來、互動,但是區域與國際發展更充滿不確定性。
盧政鋒指出,共軍戰機、海艦常態化、頻繁在台灣周邊增加活動,賴清德政府上任兩岸進行非和平時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台北必須有更細膩的情境討論與推演;台北也須有華府對中國政策可能趨於和緩的準備方案。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表示,現在很多人以新冷戰來形容美中關係,但兩者還是有點不同,美中雖然有競爭,特別是台海地區的軍事對抗情形有在上升,但美中也在試圖管控衝突,還是有在對話,避免走向毀滅,但美蘇的古巴飛彈危機是為了求勝而不計代價,最後可能會爆發戰爭,這是美中與冷戰最大的不同。
陳牧民提到,現在的美中關係跟過去冷戰不同點在於,冷戰時期美國、蘇聯的盟友非常明確,但現在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想在美中之間選邊站,若把整個美中關係拉到更廣闊的國際結構來看,很多國家並不會完全的選擇美國,如:印度。
陳牧民指出,中共面對外面環境時,一旦對方所展現出來的實力會讓其忌憚的話,中共會做修正。所以,中共這幾年雖然不斷的提升實力,但另一方面,它也在看你的反應。
陳牧民說,現在學者、政府講台海問題時的態度是維持現狀,雖然現狀對台灣有利,但是台灣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外交名字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但這個名字在很多國家並不具有外交意涵,外交單位不斷的想要提升駐外單位的名稱,問題在於想要突破的話,就是改變現狀。所以,台灣不改變現狀,事實上有點綁手綁腳。
最後,陳牧民認為,美國對台灣問題採取戰略模糊,一直是過去美國的主要立場。現在他覺得,美國也許不會講戰略模糊,但戰術會變得非常清晰,因為戰略模糊本身就是嚇阻力的一環,美國不要讓中國知道美國會有什麼反應。所以未來可能的方向會是戰略模糊、戰術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