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健署最新數據,2018年至2022年成年人吸菸率整體提升1%。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公布最新民調,近七成民眾經常被迫接觸到菸味,近九成都有菸味困擾,專家呼籲,希望藉由制度設計,每兩年固定調整菸捐,「以價制量」提供民眾戒菸誘因,降低我國吸菸率。
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7日舉辦「生活菸味困擾與政策建言」記者會,並發布民眾生活菸味困擾調查結果,其中顯示68.5%民眾經常被迫接觸到殘留或飄散的菸味。
台灣健康聯盟籌備會召集人吳玉琴表示,儘管台灣吸菸率約15%,但菸味卻遍及社會的每個角落,根據調查顯示,常見菸味來自住宅環境、路邊及娛樂場所等,都是民眾無法避免的生活情境。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表示,近年吸菸率已回升到14%,少年吸菸比率也在往上走,令人非常憂心。生活環境中若有人吸菸,連大人都難以拒絕菸害困擾,更何況是兒童。
林月琴認為,政策有必要加大引導民眾戒菸或提高吸菸的門檻,而菸捐每年編列超過4億元用於戒菸服務、2.6億用於私菸查緝,應持續提高相關預算,強化醫療院所服務的量能、杜絕私菸,對全民才有長期的助益。
台灣永續健康福祉協會祕書長孫銘宗表示,《菸害防制法》實施以來,台灣反菸、禁菸的氛圍有了,但沒有誘因,若菸價相對於其他休閒娛樂便宜,就會引誘人吸菸,進而影響到健保支出,若說戒菸是國安問題也不為過。
孫銘宗認為,韓國、新加坡等鄰近國家,菸價都比台灣高,希望透過制度設計,每兩年固定調整菸捐,「以價制量」提供民眾戒菸誘因,降低我國吸菸率。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表示,調整菸捐並非歧視吸菸族群,國際上認為菸捐或菸稅應占菸品售價的75%,但台灣才占54%,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另外,過去香港和台灣菸價相當,如今香港菸價已是台灣3至4倍,而澳洲一包菸要價將近千元,希望透過調漲菸捐,讓國人減少吸菸量、緩降國人菸癮。
立委林沛祥也說,菸酒被稱為合法的毒品,法律上允許,但對社會有一定的傷害,不只是健康問題,也會延伸為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