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輕軌大順路段從興建前至今完工後,持續有使交通壅的批評聲浪,但高市府交通局與中華電信合作,透過行動信令分析發現,大順路每日「人流」在輕軌興建前後成長4萬多人,行車均速也增加18%,成為首個證實「大容量的路面大眾運輸可增加道路乘載量」的本土資料。
民間團體高雄好過日協會在臉書發文指出,交通局與中華電信合作,透過行動信令去識別化分析,發現通過高雄輕軌行經的大順路段「人次」,從施工前每天16萬旅次、施工中13萬旅次,成長到施工後的20萬旅次,但總碳排量反而減少12%,大順路行車均速也增加18%,以本土資料證實「引進大容量的路面大眾運輸,道路的乘載量反而會變大」。
文中提到,大順路在取消路邊停車、民眾改搭輕軌以後,每天通過大順路的「人流」增加4萬多人次,但「車流」反而更順暢,證明輕軌確實發揮一定的運量轉移效應,讓部分開車或騎車族改搭大眾運輸,使城市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潮,且不會因此壅塞。
但有民眾認為,許多汽、機車都改走替代道路,反而造成其他道路塞車。對此,好過日協會表示,根據大數據顯示,輕軌成圓後,大順路的主要替代道路(明誠、建工等)車流量確實增加12.4%,但旅行速率持平(+0.09%),並無太大改變,因此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
此外,文中指出,輕軌11月日均運量達3.32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成圓前)的2.08萬人次成長59%。而平日運量達3.02萬人次,較去年的1.65萬人次成長83%,成長幅度遠高於假日的23%;即便與成圓並正式收費以後的3月(平日2.61萬人,假日3.94萬人)比較,11月的平日運量也明顯成長16%,顯示軌道系統的硬需求明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