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忙碌的時代,不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家庭,總是在應對外在世界的大小事,然而,靜下來與內心對話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少。不知道大家習慣用什麼方法來整理思緒、跟自己對話呢?
20歲那一年,我開始寫日記,保留每一刻的心情與感受,供未來的自己回味。光陰似箭,如今已經寫了八年半,也產生了深刻的感受與收穫。
自律與修身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寫日記可能只是年輕時的興趣,但對幾十年前,甚至兩、三百年前的人來說,這是他們進德修業的方法。著名的近代人物如:曾國藩、蔣中正、胡適等,都將寫日記作為每日的必修課。
在他們眼中,日記不僅是用來記錄日程,更重要的功用是:沉澱心境、反省過失,藉此來認識自己的內心。在書寫的過程中,可以檢視自己的言行、坦白自己的錯誤,策勵自己將來做得更好。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一種初步的「修心」鍛鍊。
說到寫日記,可能有人會想到「自律」。確實,能每天堅持寫日記,就已經是高度自律的表現了。尤其早期寫作必須用毛筆,那些大人物們要在日理萬機、國難當頭的環境下堅持寫日記,心理素質的堅韌可見一斑。
那麼,要如何才能像前人一樣,透過寫日記來提升自己呢?
正向經營自我關係
寫日記是與內心對話的過程,也能幫助自己朝正面方向轉變。不過,為了避免記成單純的流水帳,可以把握三個書寫技巧:
1. 歸納與陳述:
翻開日記後,不急著動筆。先在腦海中把今天的經歷想過一遍,然後用摘要性、總結性的語句書寫。這樣做,不但能避免寫出流水帳,還可以透過文字的組織與編排,幫大腦歸納出簡潔精練的文字。(另一個角度來說,有時候不把事情寫得太細節,其實就是一種內心「放下」的表現呢。)
2. 正向的書寫:
生活中遇到衝突或困難,總是會不自覺在日記裡為自己辯解、記下他人的不是。然而,如果這時候選擇「退一步」,試著把抱怨與委屈轉換成對自我的鼓勵,更能幫助自己走出負面漩渦。因為心裡總是記著別人的缺點,其實對方也不知道,到頭來也只是累了自己。
3.正向反思:
一邊寫日記,可以一邊思考,造成自己情緒起伏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要是再遇到同樣的事情,能不能換個角度應對呢?是否能先體諒他人的想法再評估問題呢?這些反思,可以幫助自己下一次有更好的表現。
切記,寫日記的目的,不是讓自己陷在負面或內疚的漩渦。別忘記時時鼓勵自己,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這種正向反思,可以幫助我們仰望更好的將來。
多記別人給予的恩惠
以前許多出版社,都會發行自家的日記本,供大眾購買。1940年代的中國,有一家出版社,在自家的日記本扉頁上,寫了一段話送給使用者,深深打動了我。
它是這麼說的:
也許你自己買,也許別人送你,你開始記你自己的話,你會記你自己的笑,記你自己的哭,記你的夢,記你的淚,記別人給你的糾纏、麻煩、幫助與安慰。但不要忘了你自己的青春在何處流落,愛在何處浪費,還有你工作裡的功與罪、早晨的祈禱與夜裡的懺悔。我還希望你少記自己對別人的好處,多記別人給你的恩惠。
作為一位多年寫日記的人,我對這段話相當有共鳴。希望讀完它的你,對於寫日記這件事,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 * *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科技與物質文化蓬勃發展,我們看似擁有很多,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淡忘了傳統價值。對這方面問題的體會,我會在未來的文章中分享。
書寫日記不僅僅是動筆,而是一個「沉澱、陳述、反省、再出發」的過程。每天主動安排一個能與自己對話的時間,長久下來會更加認識自己,有效理解並掌握自己的情緒。
若一開始沒辦法每天寫日記,那麼寫週記也是很好的選擇。透過思考、沉澱與書寫,會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不妨動動筆,今天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