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光師公會全聯會近來發起英譯正名活動,盼將驗光師英譯改為國際通用的「Optometrist」,預計週一(6日)上街提出訴求。眼科醫學會回應,國際對驗光師英文名稱未統一,驗光師提出英譯名稱教育訓練及執業範圍與台灣現況不符。
盼對驗光師英譯名稱正名。中華民國驗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群宸5日透過新聞稿說明,驗光師英譯應修正為國際通用的「Optometrist」,雖提供完整國內外資訊對照,但衛福部醫事司仍建議以不符合國際規範的「Ophthalmic Optician」作英譯。
黃群宸表示,要求1個月內落實專業地位正名與政策修正,促成2月中旬與澳洲視光學院展開學術合作交流。另外,近期驗光師執業權益受損還有在學童設計矯正鏡片審定過程,被修改為限定醫師處方,衛福部未邀請驗光師在審定過程參與討論,侵犯驗光師一直以來獨立驗配權益。
眼科醫學會憂民眾誤解 盼重視專業分工
對於驗光師要求更改英文譯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發表聲明表示,更改名稱可能造成台灣民眾的誤解和健康疑慮,強調專業能力和對國際社會的貢獻才是提升地位的關鍵。
醫學會表示,「optician」是英國系統對驗光師稱呼,「optometrist」最早出現於美國,是接受學士後研究所教育、有診斷治療眼科疾病能力的醫療人員,教育訓練及執業範圍與台灣現況不符。
眼科醫學會指出,已在主管機關會議與驗光人員相關團體達成共識,協助驗光師與他國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尋求符合台灣現況英譯名,協助完善驗光師實習等。目前驗光師臨床實習時間較短,在醫院或診所不到半年、另外半年在眼鏡行,與其他醫事人員至少1年教學醫院實習有落差。
對於驗光師公會主張,應允許驗光師能在不需經由眼科醫師診療的情況下,為15歲以下兒童進行驗光並配製眼鏡,包括1至2歲稚齡兒童,醫學會解釋,兒童視覺異常的原因多樣複雜,需要慎重的眼科醫師檢查、追蹤、治療,並非單一眼鏡就能治療這些複雜的生理病理情形。
眼科醫學會也說,稚齡兒童的驗光及視力檢查,與成人有顯著不同,常需使用特殊的檢查技術和儀器,如果不散瞳驗光會造成錯誤度數驗配,甚至造成一些兒童眼疾和近視相反的治療結果,對兒童視力健康產生影響,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