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佑是一位年近四十的科技業工程師,生活原本井然有序,家庭也幸福美滿。然而,近期他沉迷於股市交易,特別是高金額的當日沖銷和信用交易。起初,阿佑僅將這視為一種小額的理性投資管道,但隨著時間推移,他越陷越深。幾次小賺讓他興奮不已,而接連的虧損則使他更加渴望扳回一城。他逐漸發現自己無法停止,無論是深夜還是工作時,他的腦海裡都被下一筆交易的可能性佔據。
儘管理智上知道應該評估風險,按計畫投資,阿佑卻一次次被下注時的強烈快感驅使,投入更大的金額。他開始瞞著太太動用家庭存款,甚至借款加碼,導致損失不斷擴大。每次交易後,他都感到無比懊悔,但衝動再次來襲時,他仍舊無法抗拒。
阿佑的太太察覺到他的異常,無論是他對家庭的忽視,還是日益憔悴的模樣,都讓她十分擔憂。某日,她堅持陪著阿佑來到身心門診,希望他能接受專業幫助。
桃園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任詹佳祥醫師指出,臨床上類似的案例越來越常見,特別是因為智慧型手機盛行,接觸賭博性質活動的管道越來越便利多元,更加增長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發布的精神疾病診斷標準第五版「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將這樣的臨床問題,正式稱為「嗜賭症」(Gambling Disorder),也就是俗稱的「賭博成癮」。
研究顯示,20多歲的年輕人是賭博人群中增長最快的群體,甚至許多孩子更早開始接觸賭博。一項2018年加拿大調查顯示,年齡在12至18歲的青少年中,有近三分之二在過去一年內參與了賭博或類似賭博的遊戲活動。這些早期接觸賭博的行為會增加心理壓力並提高賭博問題的風險。近代的腦科學研究也顯示,大腦中與學習、壓力管理及獎勵處理相關的某些區域的活動和體積變化可能會促成賭博問題。
桃園療養院身心門診團隊提醒,賭博成癮是一種需要被積極正視的問題,透過整合式的精神與心理評估,擬定適合的行為治療策略,必要時輔佐以藥物治療的協助,並以腦科學工具來協助鑑別與治療,可以幫助身陷賭博成癮困擾的人,早日走出困境,重回原本安穩的人生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