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橋第三標主橋段工程在7次流標後於2019年開工,一度因缺工缺料導致工期延宕,營造業公會表示,國內技術人才是國家產業的根本,但營造業早已面臨人才斷層,隨著價值觀及社會風氣的改變,大學畢業生多數不願從事辛苦的技術行業,因此也希望政府適度引進移工。
淡江大橋預計今年底完工,最早由地方在1990年提出興建大橋的構想,行政院於2014年核定建設計畫,分三標開工,第一、二標為淡水、八里聯絡道,已於2021年完工通車,而第三標主橋段工程歷經7次流標後在2019年開工,卻遭遇疫情衝擊、高科技電子產業擴大設廠引發工程排擠效應等因素,面臨全國性缺工問題,一度導致工期延宕。
臺灣區綜合營造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煌銘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淡江大橋為全斷面焊接鋼箱型梁橋,對電焊工要求技術高,得比照核電廠等級,並且要求具備相關執照,也因此當時幾乎找不到人,雪上加霜的是高科技電子產業擴大設廠且不使用移工,加上開出高於一般薪資2.5至3倍的高薪,形成跟營造工程產業搶人的局面。
對於技術人才荒,陳煌銘說,營造業早已面臨斷層,在教育制度改變之下,早期孕育出許多中階技術人才的工專、高職紛紛升格為科大或技專,過去認為有一技之長,畢業後就能投入穩定工作,但隨著價值觀及社會風氣的改變,也已不是如此。
陳煌銘感嘆,技術人才是國家產業的根本,有這樣的人才斷層十分可惜,大學畢業生多數不願意從事技術行業,認為辛苦,但實際上以薪資來說,目前一般電焊工收入比一般服務業高出許多。
針對引進外籍移工部分,陳煌銘談到,少子化趨勢之下,公共工程建設、民間工程仍需要很多技術人才,希望政府適度開放移工比例,也可考慮引進如斯里蘭卡、尼泊爾移工。
淡江大橋未准用中國機具
此外,疫情前後工程成本增加,影響工程單位承包意願,陳煌銘提到,疫情前後工程成本約增加70到80%,對營造廠造成巨大壓力,不只淡江大橋,如北捷、高捷還有桃捷等,近期國內的重大公共工程都面臨這個問題,政府應進行適當補償,目前營造業公會跟公共工程委員會也在積極協商。
陳煌銘指出,在缺工缺料的情況下,確實曾與政府單位討論引進中國機具作為因應對策,不過考量淡江大橋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原則上不容許使用,以維護國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