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名家評論

【國際瞭望】川普第二任期或給中共巨大打擊

⊙Antonio Graceffo
中國經濟的現狀遠不如2016年,而川普的再次當選可能會使中共的經濟墜下懸崖。

當川普贏得總統連任的消息傳出後,股市大漲,美元上揚,人民幣下跌,這可能使中共感到絕望。川普在第一任期內對中共發動的貿易戰減緩了中國的經濟成長,削弱了人民幣,並推高了其債務。然而,得益於其他方面的強勁經濟,中共成功抵禦了川普的第一輪攻勢。

川普重新任命強硬派

 在川普的第二個任期內,他誓言要對中共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擬重新任命原對中貿易戰的策劃者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擔任新的美國貿易代表。〔註:原文發表於2024年11月12日,川普上任後提名律師葛里爾(Jamieson Greer)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曾是萊特海澤的幕僚。﹞

萊特海澤因將中共每年竊取的智慧財產權量化為2,250億至6,000億美元的重要工作而聞名;他長期以來一直建議美國與中共脫鉤,在2023年出版的《沒有免費的貿易》(No Trade Is Free)一書中,他重申了這個立場。

自離開政府職務後,萊特海澤在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的美國貿易中心工作,該保守智庫主張追究中共在不公平貿易行為、知慧財產竊盜和環境違規方面的責任。

中國問題一:政府債臺高築

 經過四年的川普關稅、四年的拜登關稅、長期的新冠肺炎(COVID-19,中共肺炎)封控,以及歐洲和七大工業國集團(G7)穩步的「去風險化」措施,中國經濟處於低迷狀態。2024年8月,青年失業率接近19%,接近2023年21.3%的歷史最高水準。房地產業持續下滑,新屋價格下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地方政府債務目前已高達8.4兆美元。截至2023年底,IMF估計中共政府的債務總額為20.7兆美元,企業債務約為350兆元人民幣,或48.76兆美元。而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僅為18.2兆美元,其債務是其經濟規模的三倍多。

中共黨魁習近平推出重大經濟刺激政策,重點放在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地方債以及降息。主要舉措包括:降低抵押貸款利率,注入流動性資金以刺激貸款,及推出1.4兆美元的計畫,以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雖然這些措施帶來了一些緩解,但並未顯著提振消費者支出,家庭支出占GDP的比率仍低於40%,比全球平均水準低了約20個百分點。這反映了習近平在努力將中國經濟從出口導向型,轉向以服務和消費為基礎的模式方面仍面臨挑戰。

中國問題二:依賴出口無效

 雖然習近平目標明確,但他不得不再次依賴製造業和出口來支持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然而這個策略被證明無效。人民幣比貿易戰開始時貶值了10%,限制了中共進一步貶值貨幣以刺激出口的能力。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挑戰是結構性的,源於人口老齡化、房地產和地方政府部門的巨額債務以及投資下降。由於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大多數專家預測中國將難以實現5%的經濟成長目標。

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內,他對中國商品徵收了最高達25%的關稅,這一次,他承諾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此舉會嚴重削弱中國的出口。為了應對如此高額的關稅,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需要將人民幣貶值約18%,使匯率達到8.5元兌1美元,這將對人民幣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川普與萊特海澤的組合實際上可能會摧毀中共的製造業,抑制出口,推高失業率。

中國問題三:外商投資下降

 中共近一半的出口來自外資企業,這些企業將被迫遷往美國或印度、泰國、印尼和越南等盟國。這個轉變將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而2024年前五個月的外商直接投資已較2023年同期下降了28.1%。歐洲領導人目前正在討論,他們意識到川普可能會施壓,要求他們支持美國對中共的制裁,這可能會更加速外商直接投資的下滑趨勢。

在第一次貿易戰期間,有利於北京的另一個因素是美國的COVID-19刺激政策。政府發放的資金大部分用於購買中國的進口商品;然而這一次,北京沒有這樣的緩衝了。習近平現在面對的是重振雄風的川普、對中鷹派、國會的支持,及81%美國民眾對中共政權持負面看法。美國人現在更有可能支持貿易戰,隨著中國經濟的疲軟,一場新的貿易戰可能會給北京帶來巨大的打擊。(小標為編輯所加,原泉編譯)

——作者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是中國經濟分析師,在亞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

原文「Second Trump Term May Push China’s Economy Over the Cliff」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